? 文/毛建國
老齡化社會,已經不以意志為轉移,實實在在來到了我們身邊。今天的老人,明天的我們,如何養老,是每一個人都關心關注的話題。在這其中,機構養老已然成為一種趨勢,而有關養老院床位總是緊張的新聞,也時時牽動人心。但民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所謂緊張并不存在,現在養老院床位空置率竟然超過了50% 。(11月18日《人民日報》) 在老齡化社會步步走近的今天,養老院面臨著擁擠與空置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在“養兒防老”時代,我國的養老機構,主要面向三無、五保等困難老人。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老機構開始向一般社會老人開放,而且新辦了不少養老院。但就目前現實來看,“大多數養老床位數分布在農村”,位于城市的服務齊全、價格適中的中端養老機構較少,而且出現供求落差,針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床位較少。
養老院床位“空并緊張著”,有歷史問題,有市場問題,也有政府問題。當我們承認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并且面臨著極大挑戰時,意味著這個問題必須上升為國家戰略,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這些年來,面對老齡社會挑戰,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很多城市提出了激動人心的口號,可揆諸現實,又有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動作?這些年來,在城市形象上,很多城市規劃了很多超前項目,可在養老的規劃和投入上,又有多少大手筆、實項目?在招商引資上,很多城市拿出了最優惠政策,可在引進和扶持民間養老機構發展上,又拿出多少真金白銀?
關鍵的關鍵,還是在于理念。表現為兩點,一是到底把養老機構發展置于何處,二是到底希望養老機構如何發展。前者是態度問題,后者是路徑問題。老齡化社會已經實實在在來到身邊,這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只能應對好,不容回避,不容敷衍。而且,社會在發展,養老需求在升級,“填飽肚子就行”的階段,早已成了過去時,現在養老要在老人們能力承受范圍內,盡力而為地讓老人老有所樂。這里,倒不是強求政府一味加大公辦養老機構建設,而是希望政府多挑擔子,多放樣子,多探路子。
養老院床位“空并緊張著”,不是一個正常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發展導向出現了問題。養老是一門產業也是一門事業,即使是產業也具有公益性。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認為,未來的養老機構應該盡可能地社區化,養老行業也應該是微利行業。這同樣指向了政府責任。對于政府來說,用好政策和資金杠桿,讓老人們住得起、住得好養老院,已經成為一項基本民生。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