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戶正在收獲芹菜。
10月21日,本報《萊西新聞》曾報道了《萊西有個芹菜專業種植村》的新聞,報道后引起萊西市民廣泛關注。目前,陸續已經經有芹菜收獲上市,可種植戶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種的芹菜是好,可當地市場消費有現,自己又沒有品牌。”說起自家家芹菜為啥賣不出好價錢時,不少種植戶有著清楚的認識。
即將進入大規模收獲期
再過幾天,傅莊村將迎來最為繁忙的時候。屆時,家家戶戶都在地里忙活著,收獲大棚栽種的芹菜。10月2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傅莊村時,已經有種植戶走進大棚,開始陸續收獲芹菜。
“這些長得快,得提前收獲。”正在大棚里忙碌的付國學告訴記者,收獲芹菜可是個體力活,不僅要面對大棚里的高溫,而且一干就是一天,不過看著地里翠綠的芹菜,也十分享受收獲的過程。
據悉,傅莊村家家戶戶都種芹菜,所種芹菜在萊西當地久負盛名。由于芹菜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芹菜。
“未來進入收獲季后,產量肯定低不了。”付國璽家中,記者看到,一捆捆芹菜擺放在院子里。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付國璽種植芹菜已經有十多年的經驗,一家三口也以種芹菜為生。“現在種植技術好,芹菜特別高產。”付國璽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摒棄了傳統種植方法,改用高科技,全部使用有機肥,加上村里的水質好、土壤肥沃,因此種出的芹菜品質可謂精品。
質量好卻賣不上價
因其特殊地理優勢,傅莊村所種植的芹菜具有菜葉葉綠莖黃、芹香濃郁、空心無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
然而,面對質量上佳產量又高的芹菜,種植戶們卻依然高興不起來。原來,按照目前的銷路來看,芹菜收獲后只有兩條路。一條是集中運往批發市場,按照批發價走量;另外一條路則較為傳統,就是自產自銷,每逢大集時種植戶們便在大集上擺攤,售賣自家所種芹菜。
“去年還好,今年行情卻一般。”種植戶付國璽告訴記者,去年每畝地收入達到1.5萬元左右,從今年行情來看,目前芹菜的價格在每斤8毛左右,天冷些價格有望提高一些,收入可能連去年一半都不到。
“其他家的芹菜,品種和我們差不多,價格卻比我們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付國璽告訴記者。
按照付國璽所說,記者在市場走訪中了解到,與傅莊相類似品種的芹菜,價格在每斤幾元甚至在幾十元。“這些都是全國知名品牌的芹菜,價格自然要高一些。”城區一家商場的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該品牌的芹菜,除了是綠色無公害蔬菜外,在種植中土壤和氣候都起到關鍵作用,其價格也要比普通的芹菜高出許多。
也就是說,雖然在傅莊芹菜在本地有名氣,可因消費市場和消費能力的限制,芹菜只能低價在當地市場銷售,或被其他品牌芹菜低價收購,經包裝后高價銷售,對于自身發展卻并無益處。
探索如何走出“深閨”
芹菜口感好有質量,卻沒有很好的銷路,這也一直困擾著村支書傅洪軍。
“主要是俺們村的芹菜沒‘名氣’。”對于銷路不暢的原因,傅洪軍曾深入地分析過,因為沒“名氣”并不被人熟知,雖然村里近年來也創立了傅莊芹菜,可大眾對其認知度卻很一般。同時,因為沒有形成統一的種植銷售渠道,種植戶們不會輕易嘗試走品牌之路,在他們看來,那是很遙遠的事情。
傅洪軍還說,除了種植普通芹菜外,這些年村里還專門引進了鮑芹和西芹等品種,經過試種后取得了成功。就拿鮑芹來說,實心無筋,吃起來香甜。“即使這樣,沒有品牌,品種再好價格也上不去,種植戶增收也是空談。”傅洪軍說。
文/圖 記者 張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