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漁民中土著越來越少 有碼頭七成來自四川

2015-09-05 07:0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9月1日當天,記者冒雨隨船老大楊仕建出海,親身體味了漁民們的酸甜苦辣。9月3日、4日再次探訪嶗山南姜碼頭并調查了解到,在這個碼頭像楊仕建這樣來自四川的漁民特別多,大約占了七成多,而當地漁民選擇堅守的則越來越少。

  ■選擇生計

  為了養活家,只好堅持下去


  4日11時許,記者來到南姜社區,在前往碼頭的胡同里遇到了正在補網的開女士。她和丈夫蒲先生都來自四川資陽農村,是楊仕建的老鄉,已經來青島有10多年了,丈夫打漁為生,自己在家做好后勤工作,“這不昨天出海網被劃破了,趕緊補一補,明天出海時還要帶著。”據她介紹,買一張網要2000元,如果破了直接丟掉太浪費了,每張都是用得不能再補了,就再換張新的。

  對于能否適應這邊的漁民生活,開女士說:“不適應也得適應呀,我和丈夫又沒有太大文化,只能吃點苦賺點下海錢了。”丈夫蒲先生在跟著親朋來到青島嶗山后,也知道出海確實非常辛苦,可為了養活家,只好堅持下去。據她介紹,四川老家那邊以種水稻為生,只夠吃的根本賺不到什么錢花,于是她也跟著丈夫出來了,“現在把兩個孩子接到了青島,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初中,畢竟在老家山區上學太麻煩了,上個學要跑到離家20多里的學校,遠遠趕不上這邊方便。”目前她家租了個20多馬力的漁船,一年租金7000多元,去掉燃油成本、人工成本等,再去掉租房費用、孩子花費等,打漁的收入就剩不幾個錢了,“養家糊口唄,也算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吧。”開女士告訴記者,四川老家那邊氣候也特別潮濕,所以海邊潮濕的氣候四川人相對比別人更加適應些。

  辛苦一頓沒收獲的掙得多

  在去碼頭的小路上,記者遇到三三兩兩的人,以婦女為主,她們都操著濃重的四川話告訴記者,“我們來自四川,現在老公們都下海了。”在碼頭,50歲的船老大老衣正在船上放水,他凌晨一早出海打了兩網,看收獲不多就返航了,早回來還能賣個稍好的價錢,“這不,回來后貨很快就沒了。”當記者發現他的船沒有船樓時,就問“如果下雨怎么辦”,老衣稱“穿著雨衣在船上唄,已經習慣了”。據老衣介紹,他也來自資陽農村,已經在這里出海20年了,一開始跟著別人干,后來有當地漁民打算換船時,他就把這艘29馬力的船盤了下來,“自己有船下海,比較自由些。目前孩子都在青島上班了。”老衣的妻子張大姐在岸邊開始收拾貨筐了,“這次收入了800多,去掉400多的人工錢,再去掉其他成本,沒有什么賺頭。”

  張大姐的老鄉,50出頭的陽女士告訴記者,老公出海還沒回來,“我家的船是36馬力的,現在就是人工費太貴了,每年都在漲,希望國家燃油補貼政策能更好些。”她的孩子們也都來到了青島,目前在沙子口上學。正聊著,一個面包車在陽女士旁邊停下,司機老辛來自石老人村,他是來收購海貨的,自己收了再賣給市場。陽女士告訴記者,像老辛這些收貨的比跑船的掙得還多。

  比當地人能吃苦,出海風雨無阻

  而在碼頭西側,同樣來自資陽的楊女士也在修補漁網,她老公還在海上捕撈作業,她的一家就花每年2000多元租了身后的小屋作為棲身之所。記者看到,小屋非常簡陋,看到記者拍照,楊女士顯得很不好意思起來。在小屋旁邊,記者在碼頭上遇到了第一個西姜社區當地人——劉大姐,她家以前也是漁民,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出海了,她正用工具翻弄在碼頭上收來的爛魚爛蝦,“曬好了,準備打成飼料,喂雞什么的。”她告訴記者,這些四川人非常能吃苦,男的出海撈錢,女的在岸上照顧家,真是風雨無阻。

  在碼頭上,記者只遇到了一位當地漁民曲先生,他剛出海回來,正和妻子在攤位上忙活,“村里現在只有四五十人還當漁民吧,原來可是300戶人家每家至少一個當漁民的。”對于來自四川的同行,老曲滿是佩服,“他們比當地人能吃苦,比如風大了咱們就不出去了,而他們照出不誤。”

  楊仕建告訴記者,他每天干10多個小時,一般下5到6次網,非常疲憊。據他介紹,在南姜碼頭像他這樣來自四川的船老大占了大部分,300多艘船有7成多是四川老鄉,并且大部分來自資陽,而沙子口等碼頭上四川船老大也居多。像魯嶗漁61578船老大李運平,就是資陽老鄉,“我們都租了同一個船主的船,一般同去同回,在海里有個伴相互照應。”

  選擇離開

  “文藝漁民”想干別的工作


  3日傍晚,漁民新手劉大林給記者打過來電話,稱他在火車站,馬上要離開青島了,他和記者在9月1日都隨船老大楊仕建一起出海,在船上曾暈船嘔吐不止。他告訴記者,他9月2日又跟著出海了,又是12個多小時才回來,感覺非常累,非常辛苦,加上自己總是暈船,覺得干不了漁民這個工作,打算到濟南、日照等地看看其他的工作。

  頗有文采的劉大林還給記者發來一首感悟詩:天闊大如蓋,山遙島似熊,輕波垂釣翁,旭日弄潮頭,忽憶劉艇工,蒼涼唱大風。楊仕建也告訴記者,劉大林沒有克服暈船,第一關沒有過去,而且漁民受的這個罪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楊仕建說,在船上特別是風大浪大時,一般人都會受不了而暈船,然后會嘔吐非常難受。對于吃防暈藥、用風濕膏藥糊住肚臍眼,或者貼一片姜片等這些方法,楊仕建說,如果遇到大風大浪根本不管什么用。

  選擇堅守

  “自己的船用著好使”


  有人放棄,就有人堅守。這里面就有石老人社區42歲的曲兆順。村子就坐落在海邊,村名的由來也是一個有關人類和大海的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勤勞善良的老漁民和美麗孝順的女兒相依為命,而女兒被龍太子看中掠回龍宮,老人思念女兒日夜等待,而最后被點化成石的的故事,目前村子海邊距岸百米處就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稱“石老人”。

  石老人社區里的當地人原來都是以打漁為生,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加上出海已經不能滿足家庭需要了,所以大部分村民都不再出海,轉行的轉行,船賣的賣,出租的出租。“出海太遭罪了,潮濕不說,太陽照射,加上危險程度高,而海里魚蝦等越來越少,所以孩子們也都選擇了另外的職業。”曲兆順說告訴記者,他從18歲捕魚,已經干了24年了,在當地漁民紛紛轉行或者把船租給四川船老大時,他選擇了堅守,“自己的船,用著好使。”他說,現在船上儀器裝備比以前先進多了,有了避撞儀、導航儀等,不像以前前行辨方向只有靠指南針以及船長的駕駛技術和經驗。 本報記者 崔璞

  ■花絮

  海豬性情很活潑

  跳躍噴水都會玩


  漁民曲兆順給記者講了海里的一些趣事,比如他經常遇到一些成群的海豬,喜歡嬉戲的海豬會突然向你船只沖過來,然后突然潛下從船底游走了。據悉,海豬學名江豚,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海豬像海豚那么大,體長150厘米左右,體重100~200公斤。”曲兆順說,海豬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游下竄,身體不停地翻滾、跳躍、點頭、噴水、突然轉向等。即將發生大風時,海豬會露出水面很高,頭部大多朝向起風方向,一些漁民稱這為“拜風”,有專家解釋,這可能是天氣變化之前氣壓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頻率,以獲得足夠的氧氣。由于海豬能否食用,曲兆順認為保護動物不可食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土著漁民 四川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