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記者跟隨漁船出海一天 見證漁民的驚險和收獲

2015-09-03 06:5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9月1日是開海的日子,有吃海鮮傳統的島城好像過節似的,不少市民或奔向碼頭或走進飯店,一嘗魚蝦等海貨的鮮味和咸香。可是在杯酒交錯和酒足飯飽之時,你是否只顧夸贊這海貨真地道,又有幾人能夠體味到漁民捕撈海鮮的艱辛?為此,記者專門跟隨船老大出海,體驗了一把當漁民的感覺,現場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為大家展現開海背后的真實故事。

  凌晨3時20分,南姜碼頭,中雨

  辣:早起準備

  冒雨出海


  9月1日凌晨2時40分,電閃雷鳴后下起了中雨,記者如約趕到嶗山區南姜碼頭,這時候事先聯系好的魯嶗漁61558船老大楊仕建已經在船上準備多時了,43歲的楊仕建,一個粗壯黝黑厚道的四川漢子。深港的夜不再靜悄悄,船上的電機已經發動起來,一片燈火通明,周圍的船只也是如此。

  馬上3時了,楊仕建對這艘長28米、寬6米、120馬力的大船做最后的體檢。經不住雷電的催促,雨也開始急急火火下了起來。記者在船樓內看到很多儀器都通上了電,有些儀器根本叫不上名字來。“這是避撞儀,這年頭就靠它了,能在大霧等惡劣天氣中準確感知附近船的位置,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楊仕建指著一個可以定位的儀器說。

  3時20分,檢查船只各項指標都正常后,楊仕建用對講機告訴同行開船出發,一艘艘漁船進入漫漫夜海。雨一直下,船越來越深入大海,這是記者第一次出海,隨著離岸越來越遠,記者也有些忐忑起來。和記者同行的除了楊仕建外,還有兩個他雇的伙計,其中一個是他的本家侄子,名叫楊建。楊建對船上的活非常熟悉,和船長配合非常默契,40歲的他已經有17年的出海經驗了。

  除了記者是第一次出海,船上另一個伙計老劉也是個出海小鮮肉。40歲的老劉名叫劉大林,來自重慶,原來在一家煤礦公司干宣傳工作,由于企業不景氣,他決定來青島打工,經朋友介紹來當漁民。他還告訴記者,他來當漁民除了賺錢養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故事影響,自己也希望通過親身經歷將來能寫一本有關自己和大海的故事。

  5時到6時多,小公島西南側,風雨交加

  酸 第一網下來

  魚去哪了


  在船行進途中,船老大楊仕建給記者和劉大林介紹了安全事項,當天風在5到6級,陣風達到7級,海浪不小,“要在船中間部位,不要靠船邊。”5時許,船到了小公島西南側。“開始下網了!”楊仕建告訴記者,記者看到,楊仕建叔侄倆冒雨把漁網和纜繩整理好,慢慢順入海中,然后他們開始準備冰塊放入箱子,以便為捕來的海貨保鮮,大家都期待第一網能多網點海貨,開個好頭。

  記者看到,楊仕建把船的時速設定在2.8海里左右,讓船慢慢拉著拖網走。6時多,準備收網,楊仕建一聲令下,兩個伙計穿上防水皮衣褲,只是劉大林是第一次穿,稍微有點緊張,導致把褲子穿反了。記者看到,收纜繩時,大部分都是用機器滑輪帶動,省了好多人力。漁網起得相對輕松,網內絕大部分都是些立蝦,沒有什么像樣的魚。“總共就是七八斤吧。”楊仕建很郁悶,不停地搖頭。的確,海窮了,海貨少了。

  雖然第一網有點讓人心酸,但撒網還要繼續下去。他開始駕船駛向大公島方向。他打電話給漁友們問了他們的第一網情況并靠船交流,得知大家都是一樣的結果。這時候,楊建則教著劉大林收拾打來的海貨,把立蝦、八帶等挑揀分類。

  7時到9時多,大公島附近,雨慢慢停了

  甜 火腿腸加啤酒

  抽空吃早飯


  楊仕建駕船在這片海域開始選擇新的下網點。有時路過熟悉的漁船時,他就放慢速度打聲招呼,詢問一下收成。記者看到,這其中還有些低馬力的漁船,沒有船樓,船上的漁民都穿著雨衣在捕撈作業。

  7時30分許,繞大公島轉了一圈后,找到一塊海田,楊仕建把船穩穩停住,他打算在這里下第二次拖網,于是和侄子楊建一起又把網順入海中。由于凌晨1時起來就開始工作,加上離港4個小時的奔波忙碌,他們有些餓了,等待第二網上來的空當,正是吃早飯的最佳時間。他們各拿出一根火腿腸開吃,楊建更是提來一瓶嶗山啤酒喝起來,因為楊仕建要駕船所以他沒有喝。他們把食物不停地讓給記者吃,因為記者怕暈船嘔吐,就沒有敢吃。

  這時候,新人劉大林暈船了,不停地跑到船邊干嘔,最后終于吐了出來。稍微好了一些,他說仍頭暈頭脹,極不舒服。看著劉大林難受的樣子,記者有些慶幸自己沒頭暈,楊仕建說:“出海一般人都會暈船,吃藥也不管用,有些人則好像天生不暈船,適合干這個行當呀。”

  9時30分許,第二網收起來了,網住了一些立蝦,還有幾只對蝦,另外有些鰻鱗、紅頭魚等。“這次比第一次稍好些,但還是不理想。”楊仕建有點失望。

  10時許到16時許,嶗山東部海域,雨又大了

  苦: 漁網被刮住

  手指被纏住


  前兩網沒太大收獲,楊仕建決定去嶗山東部海域看看,經過近一個小時到達目的海域。雨又開始下起來,并逐漸大了。這里的漁船相對較少。10時40分,下網,慢行,基本把苦膽都吐出來的劉大林趴在船樓里睡著了,記者也開始發困有點打盹。

  “不好。”記者隱約聽到船長的話后馬上驚醒,看到楊仕建和楊建準備用長鉤鉤住漁網浮標判斷漁網位置,原來船拉不動漁網了,楊仕建根據經驗判斷,漁網纏到下面礁石上了。楊仕建開始駕船想繞開礁石,可能網刮得比較緊,船轉了圈也沒有奏效,反而被扯得不能前行,搖晃傾斜得厲害。記者和被晃醒的劉大林沒有經過如此場面,都緊張起來,楊仕建叮囑說“千萬不要動”。楊仕建和楊建開始收攏纜繩,可惜把300多米長的繩子收攏到一半時,機器根本轉不動了。

  雨更急了,風也更大了。這時楊建的食指又被浮標旁的絲網纏住了,而且絲網被拉動著向海里用勁。危急時刻,楊仕建用最快速度從船樓拿出備用小刀,踩著船邊一個跨步到了楊建身邊迅速把絲網割斷,楊建的手指保住了,幸虧沒有受傷。從11時出現險情,經過半個小時的搏斗,最后漁網終于出了海底。還好,網只是一側破了,網里的魚蝦沒有跑掉,鰻鱗八帶也不少,當看到還有幾只大螃蟹,剛經歷險情的楊建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據楊仕建介紹,像這種漁網掛礁石上的幾率也不常見,而且操作不好還是挺危險的,實在救不回來網時只好放棄。一般他船上都帶三張網,被礁石刮破的肯定不能用了,需要回去補一補。12時20分,用備用的網第四次下網后,楊仕建叔侄簡單吃了點中午飯,吃了塊面包補充體力。

  可能這塊海域海底不太平整,13時30分收網時,發現漁網特別重,排除剛才的礁石因素,“里面有重物,很可能是石頭。”楊仕建說,記者則希望他有好個收成,捕到大魚。漁網在水里還是能拉動的,但出水時卻難以拉動,于是他們決定動用專門起吊重物的吊桿,楊仕建雜耍般爬上5米多高的吊桿最高處,把吊繩放上。“楊船長,你學過功夫嗎?”記者好奇地問。“哪里呀,這些都是平時出船練出來的。”楊仕建說。漁網吊上來了,沒有大魚只是一些石頭,幸虧里面還有些鰻鱗、螃蟹等。

  15時30分收第五次下的網比較順利,而且這次的海貨是當天最多的,八帶、紅頭魚、鰻鱗、立蝦、螃蟹、對蝦等,這也讓楊仕建高興了起來。把所有捕到的海鮮分類裝筐后,為了賣個好價錢,他決定返航。

   16時到17時,返航回碼頭,天轉晴

  澀

  五味俱全

  忙一天剛夠本


  16時許,魯嶗漁61558開始返航了。這時雨停了天也晴了,大家心情大好。對于楊仕建來講,每次返航都有一種甜蜜幸福的感覺,除了收成外,這主要因為,在碼頭妻子在等待著他,準備接貨賣給顧客。

  17時許,船順利到達南姜碼頭。這時岸上熙熙攘攘,已經有人等待接貨了,這都是些老主顧。沒有接走的海貨,都搬到了妻子的攤位上賣,立蝦和八帶都是15元1斤,很快海貨就出光了,一天賣了2000元。楊仕建算了一筆賬,去掉油錢、船工工資、租船費用等2000元的成本,一天忙活剛剛夠本,話語中帶著心酸和苦澀。臨別,楊仕建不忘囑咐記者:“回到家一定洗洗,要不你身上的咸味好幾天下不去。”

  9月2日下午14時30分,記者又給楊仕建打了電話,他告訴記者,他正在海上已經下了四網,收獲不大,正準備返航,可以想象這個五味俱全的故事還是像第一天一樣展開,記者只能向楊仕建和漁友們默默祝福。 本報記者 崔璞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漁船 出海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