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記
職業中介本是幫人介紹工作的,可對于一些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他們在找工作時,一不小心真的就會被拉到臨時“獻血”的隊伍中。日前,記者親身體驗了一回此類“獻血”的全過程。在記者看來,對于收入微薄的人群來說,這個過程可以稱為“打血工”,即臨時通過中介來變相“賣血”。兩天時間,抽400毫升血,500元的報酬,對于普通的市民來說,這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回報率。但是對于缺錢的人來說,500元也絕不是小數目。 通讀報道可以發現,很多新生代農民工“賣血”也滿是辛酸和無奈。但在“理解”這些新生代農民工艱辛和不易的同時,還有幾點我們無法理解。
其一,這些農民工到底是在替誰獻血?從報道中可知,兩天時間里記者確認,這些新生代農民工,的確是代替某些企事業單位和集體在獻血。但這些企事業單位和集體的一些人,為何愿意花高價雇人來獻血呢?這背后的動因又是什么?其二,血站在整個利益鏈條中扮演什么角色?在“中介賣血”的著整個利益鏈條中,血站及其工作人員對“有償賣血”是否知情,是否參與,無疑都需要追問。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無償獻血率僅為9.5‰,而人口獻血率達到10‰~30‰才能基本滿足本國臨床用血需求。對區域性、結構性缺血等現狀,有業內人士希望通過打通全國、省內、醫療機構與供血單位之間的信息通道,有針對性地采集和使用,同時做到公開透明,消除公眾疑慮。類似的建議,無疑說到了點子上。在各種各樣的利益裹挾之下,如果信息不能公開透明,“賣血黑市”屢禁不止不說,最終因此受傷害的無疑還是繼續輸血的病人;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這樣惡性循環的潛在受害者。
相關新聞詳見本報今日A30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