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坊高新國際學校,孩子們在上國學選修課。
改革有時是個必選項。不是好與壞的問題,而是生與死的問題。
濰坊高新國際學校正是在面臨生死抉擇的背景下,通過改革一步一步活過來的。現在這所學校不專抓成績,孩子們的成績卻很好;沒高壓管理,孩子們卻非常自覺。學生不怕老師,老師不怕學校,學校不怕上級管理。在校長董梅看來,相信孩子們的無限潛力,讓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健康成長,正是濰坊高新國際學校自主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未來。
臨近中考,卻要選課走班 家長怨氣很重,老師人心浮動,不斷有孩子轉學,有的老師也打報告要求調走。首個應屆初三畢業班,可能僅有一個學生能升入濰坊一中,也可能會全軍覆沒。一旦交出個零蛋的成績單,不光下一屆生源成了問題,現有的學生也難保住,學校隨時可能垮掉。
這就是濰坊高新國際學校當時面臨的處境。按照濰坊市教育局和高新區的定位,這所學還肩負著滿足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需求以及全市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試點的任務。
面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困局,2013年寒假,從外地掛職回到學校的執行校長董梅決定,率先在初三年級進行選課走班試點,這時距中考只剩下半年的時間。
寒假期間,老師們緊急收拾出幾間房子,按照語文、數學等課程掛上牌,開學之后走班就開始了。走班、分層次教學,與以前的快慢班有什么不同?學校的省級教學能手梁全聲說,快慢班是把優質的老師,向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傾斜,而慢班的老師也相對較弱,另外就是人員比較固定。而分層次教學,老師都是一樣的,一個學生數學可能是A層次,語文可能是B層次,更有利于個性化學習。
“為什么學校的師資好,教育水平卻不好?教育方式沒變,小班化沒有真正小起來,教五六十個孩子,和二三十個孩子是一個教法,眼中沒有個體的學生”,這是董梅堅持走班制的原因之一。而走班、選課分層次教學之后,老師與每個孩子親近了,孩子們也熱愛學習了。應學生和家長的要求,2014年6月份,選課走班在該校五年級至九年級全面推開。
隨后的中考結果顯示,畢業班里一半的孩子升入濰坊一中。半年的改革、關鍵點的改革出了這么大的成果,大家都沒有想到,改革的勁頭也就更足了。
拆除講臺,拆出什么意外 學生們都吃小灶,老師們也不再吃大鍋飯。選課走班之后,學校成立了學科教育中心,由學科帶頭人負責各課程的研發和教學,教育中心直接對校長負責。廢除了老師們公用的辦公室,讓大家都搬到各學科辦公室辦公。拆掉了以前的講臺,老師不再高高在上,也不是僅僅圍繞一塊黑板講,而是圍著學生轉。
以前學校的管理層級太多,副校長、教導主任、各年級的教導主任,級別各不相同,政策要逐級下達,有問題要逐級反映。而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人文、藝體、生活、學生發展、宣傳招生和后勤保障學科教育中心后,以引導學生學習、以為學生服務中心。其中8個中心的主任是省級教學能手,2個為市級教學能手,權力回歸到負責教學的老師們手中,大家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
學科辦公室是與學科教育中心相輔相成的。每個學科中心都可以設立單獨、甚至幾個學科辦公室,老師們可以根據自己學科的要求布置環境,增加教學儀器,營造“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家”。
比如,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魏海秀的學科教室,四面都是地圖,后面還有地球儀,各種地理類的教輔材料,學生可以在這上課,也可以在這里自己研究。科學學科教室內,有各種化學儀器,如同實驗室;藝體學科教室內,有各種雕塑,音樂器械,各個學科教室都和自身的定位很般配,有完全不同的氛圍。學科教室既是老師的辦公室,也是學生上課、上自習的地方,這樣老師和學生待在一起的時間明顯變長。
以前的辦公室里,老師們可以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放松一下,但是有時會影響做課題做研究,而且人為地把老師和學生分割開了。搬到學科辦公室之后,老師和學生在一起,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感近了。尤其是拆除講臺之后,學生們的桌椅方位都是環形的,老師繞到大家中間講課,更好地融入到了大家中間。
“老師和學生的關系非常平等,就是大家一起學習”,學校藝體中心主任高緯麗介紹說,在學校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學生不怕老師,大家是一種和諧共處的關系。在吃飯的時候,學生經常端著盤子走到老師對面坐下;走路的時候,可能有孩子從你身后經過,拍一下肩膀,叫聲老師好。更有不少孩子不叫老師,叫老師梁哥、李哥、云姐……
拆掉講臺之后,拆掉了老師的師道尊嚴。老師和學生沒有隔閡了,學生敢以真面目面對老師了,敢對老師講真話了。老師知道的真實情況多了,也被孩子們的愛心和真誠感動了,真正的像一個大家庭了。
不重成績,學生如何成長 你不知道哪片云彩會下雨。就像你不知道哪節樂章,會撥動學生的心弦。
濰坊高新國際學校校長董梅,這個有著20年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而是讓孩子認識自己,能夠健康地成長,成績反倒在其次。比如說,你要想讓一棵樹長大,光往單個的枝葉上使勁是沒有用的,只有整體的主干都好了才行。
“我天生就是笨,就是個笨孩子”,今年年初,一個剛轉到學校的小姑娘經常這樣說。在家里,她背不完課文、不會做算術時這么說,在學校里不愿意討論時也這么對老師說。不過,在參加藝體課時,高緯麗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打架子鼓鼓點非常準,是所有的孩子中學得最快的。后來她作為唯一的女孩,和全校的高年級男孩一起打鼓參加了匯報演出。現在,這個孩子不僅打鼓打得好,語文、數學等文化課成績也上來了。
相信孩子的潛力,發現和發掘孩子的興趣,而不是斷然拒絕和掐滅孩子們的愛好。為此,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開設了十多門校本課程,有戲曲表演,有個人廣播,有國學誦讀,也有書法繪畫。這些愛好有的是同一年級的,但是更多的是跨年級的,孩子們在一起交流、經常想方設法做各種活動,吸引更多孩子加入,效果也都不錯。
目前畢竟是應試教育,在校園里可以做很多素質教育的事,但是怎么和應試教育對接呢?學校的全國優秀教師李蕾介紹說,各學科的老師會根據教學大綱,完成細目的分解,然后按照不同的學生層級,和學生一起確定學習“合約”。大家都明白教育的細目,可能用各個版本的教材,然后掌握知識點就可以了。
學校不看重學生的成績,更看重的是孩子學到了什么。校長董梅說,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沒有成績的考核,而是看家長和學生的滿意度如何。
沒有管制,放手又有何妨 “我們以前上自習的時候,老師非常嚴肅,叉著手在教室里走來走去,大家鴉雀無聲,非常安靜”,一位剛剛轉入學校的同學介紹說,到了高新國際學校,大家自習課可以討論,也可以自行翻閱學科教室里的各種輔導資料和有關書籍,老師不阻攔,也不緊繃著臉,讓他感覺非常新奇。
有些學校是使勁管老師,教案沒備好要管,孩子秩序不好要管,而且有的涉及到老師的評優樹先,甚至直接扣錢,老師整天處于高壓和恐懼當中;與之相適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也采取高壓態勢,這種專制教育很不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老師像看犯人一樣看孩子,學生就把學校視為監獄,各種心結難以打開,從而導致各種問題難以根除,在高新國際學校,一位老師這樣表示。
學習過程中沒有管制,日常生活當中也沒有管制。學校的各種日常生活章程,都是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制定的。在寢室里,誰把誰的牙膏放到了別的地方,誰午睡期間大聲說話一類的,負責生活教育的老師,收到“求助”“投訴”之后,也并不批評學生,而是讓雙方去想應該怎么溝通。另外,對于確實不愿意午睡的學生,也并不強求,可以自行選擇到閱覽室活動。
從2013年底只有100多個學生,到現在有200多個學生,加上正在報名的已有近300名學生。從家長一開始的擔心不理解,到把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推薦到學校來。濰坊高新國際學校成為了不少家長留在濰坊的理由,有外地家長舍近求遠,送孩子來這所學校。北京智舟律師事務所一位女律師,孩子本來在比濰坊更發達的城市讀書,在這里聽了幾天課覺得找到了理想學校。去年一過暑假,她就把孩子轉來,陪讀之余,還在濰坊開辦了律師工作室,動員丈夫把生意轉到濰坊。
而談到走過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成果時,校長董梅認為,首先源于教育部門的大力放手,給予了學校最大的自主權,除了安全問題之外,其他都由學校自己說了算。教育部門對學校沒有繁瑣的考核,以學校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家長滿意為目標,也給了老師們自由創新的空間。
今年春節過后,還沒有開學,就有一家人開車帶著孩子來到了學校門外,原來孩子想學校了,非要提前來看看。這讓董梅非常感動,她說,讓孩子喜歡自己,喜歡學校,喜歡學習,這就是她理想中的學校。 記者 姜振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