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市場小海鮮半數"日照產" 本地漁民越來越少

2015-05-04 06:43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3日下午小港碼頭上,漁船滿載新鮮的面條魚靠岸。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青島市場的小海鮮,一半以上都是日照漁民捕撈的。”5月3日,記者在小港碼頭探訪時,來自日照濤雒鎮十幾條漁船進出港口,將上萬斤新鮮的面條魚運上岸。據了解,由于熟悉圍網捕撈,每到捕魚季,日照濤雒鎮漁民、漁船都活躍在青島、連云港等地碼頭,為當地海鮮市場供應大量的小海鮮。

  一天數萬斤面條魚上岸

  “船頭往東再打一點,慢點掉頭。”3日下午,小港碼頭上一片熱鬧景象,一條滿載而歸的漁船剛準備靠岸,幾輛廂貨已經等在岸邊準備“搶貨”。

  靠岸后,工人們迅速將漁網收好運到岸邊空地,隨后打開魚艙,滿艙銀色的小面條魚映入眼簾,工人們趕緊往岸上運。“今天下午風有點大,收成一般。”船老大王師傅說,他這一趟一共打了兩千斤面條魚。據王師傅介紹,從現在一直到6月封海都是面條魚的漁汛期,跟往年相比,今年面條魚產量很可觀。王師傅一天出海一到兩趟,捕撈范圍從嶗山一直到靈山島一帶近海。趕上潮水好的時候一船能捕上萬斤,運氣差的時候只有幾百斤。

  記者看到,小港碼頭上停靠了十余條相似個頭的漁船,粗略統計下來,5月3日一天碼頭共有三四萬斤面條魚上岸。

  外地漁民供應“小海鮮”

  碼頭上不少工人正在修補漁網,一條大漁網順著碼頭鋪開,七八名工人依次蹲坐在漁網上,手里織網的梭子上下翻飛。要不是親眼看到,記者很難想象一幫大老爺們居然如此靈巧,不一會兒的工夫,十幾個大窟窿就修補完畢了。

  今年58歲的王華說,他們都是日照市濤雒鎮人,修補的漁網是專門捕撈類似面條魚等小魚蝦的圍網。這種網由網衣和網索構成,下網的時候需要兩條船一起配合使用,圍網兩端掛在兩條船上,先將魚群圍住,然后逐漸縮小包圍圈,最后抽緊網下端的繩索將魚捕撈上船。“這種網主要是捕撈中、上層的魚類,中下層的大魚一般用拖網。”

  王華告訴記者,小港碼頭上這十多條漁船全部都是來自日照濤雒鎮,嶗山沙子口碼頭、青西新區積米崖碼頭等青島的大型碼頭也都活躍著日照漁民的身影。“就說面條魚吧,青島市場上在售的至少9成以上都是我們捕撈的。”

  “不光是面條魚,咱青島的野生小海鮮,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日照的船和漁民捕撈上來的。”前來收貨的南山市場的商販董先生證實了王華的說法,他做海鮮生意將近20年,最經常打交道的就是日照漁民。“咱本地漁民確實是越來越少了,出海也基本是奔著大魚去的,而且很多漁船上根本連漁網都不帶,就是專門收那些小漁船捕撈的魚。”沙子口漁民孫師傅告訴記者,現在青島市場的小海鮮確實主要靠日照等外地漁民供應。

  一年至少半年不回家

  船老大張師傅說,他們在青島捕魚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可能已經形成傳統了吧,我們濤雒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捕魚,像這種圍網更是我們的傳統項目一代代傳下來,出了濤雒鎮很多漁民都不會織這種網。”除了手藝精湛,對大海和漁業資源的熟悉也讓這些漁民在青島得心應手。“我們對黃海這一片的情況相當了解,每年除了3個月的休漁期,我們基本都在青島、連云港一帶捕魚。”張師傅說。

  “這個活太辛苦了,不光要忍受海上的風吹日曬雨淋,還得忍住不想家。”張師傅說,他們出海捕魚,一年中至少半年不能回家,家里的老人孩子只能拜托妻子照顧。

  王華說,他們的收成很大程度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一年忙活下來,一個普通工人最多也就能掙個三四萬元。“現在家里的地基本都沒有了,男女老少都出來打工,年輕人都吃不了出海打漁的苦,現在干這活的只有四五十歲的半老頭子了。”王華感慨,可能再過幾年,真的就沒人會捕魚了。

  文/圖 記者 景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小海鮮 本地漁民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