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特色年貨:指間的年俗 舌尖的年味

2015-02-03 09:46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臘月過了一半,空氣驟冷,每一個節氣或者歌謠都體現了先輩的智慧,年俗同樣如此。臘八粥喝過之后,下一個隆重的節日就是臘月廿三了。而在此前,人們的年貨清單已經在頭腦中慢慢形成。此時 ,“忙年”也將提上日程,這也難怪青島各地的大集上已經開始熱鬧起來。置辦年貨畢竟是家庭的頭等大事。年味是中國人復雜感情的融合與交織,略顯瑣碎的儀式里傳遞著脈脈溫情,買年貨更是超越消費行為的舉動。本期,本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市民和專家,攪動往事,感受籌備年貨的快樂與魅力,體味年俗背后的溫暖與祝愿。

  廿三,糖瓜粘;廿四,寫大字

  年貨清單:糖瓜、點心、對聯、窗花


  需要置辦的年貨清單,一般要從臘月廿三算起。因為到了這一天,青島人叫過“小年”。此時,青島街上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

  青島文史專家王鐸告訴記者,天還沒亮的時候,賣糖瓜的小販,就會挎著籃子在里院里到處轉悠,嘴里還念念有詞:“灶王爺,本姓張,一年一碗爛面湯……”糖瓜是這一天必須吃的正宗傳統小吃,因為這一天是祭灶日。為什么小販說灶王爺本姓張呢?原來,傳說灶王爺叫張單,是個富二代,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單休了。后來娶的老婆好吃懶做,把他的家產敗光,張單無奈到處討飯,討到李氏家,發現她靠自己的雙手已經攢下一份家業,張單羞愧難當,扎進灶坑燒死了。張單升天后向玉皇認錯,被封為灶王爺,成為天地間的使者。他每年臘月廿三都要回天宮給玉皇大帝匯報,玉帝據此獎善懲惡。平度辭灶儀式比較復雜,平度史志辦的劉敏松告訴記者,傍晚,把“灶馬”(附有年歷的灶神像)上部印有“灶王騎馬”圖案的“白頭兒”剪下,把主體部分的灶神像貼在灶后,特意供奉麥芽糖,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如果家有丑事,麥芽糖黏,正好黏住他的嘴,讓他少說壞話”。然后,把“灶王騎馬”的“白頭兒”,連同燒紙一起焚化,送灶王爺上天。除夕之夜,再將“灶王爺”迎回。

  除了糖瓜,點心也是過年必備,青島以前流行用牛皮紙包裝、紅紙裝飾的桃酥,因為物資匱乏,這種現在稀松平常的點心過去是小孩、老人的特權食品,尤其是老人。每年春節過后,老人們都會收到很多,而老人又疼孩子,往往留給家里的孫子、重孫子吃。小小點心,蘊含的是孝道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到了廿四,就該“寫大字”了,也就是買春聯寫福字剪窗花。春聯又叫“門對”,對仗工整,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劉敏松說,據記載,公元964年除夕,“后蜀孟昶命學士辛寅遜題桃符板于寢門,以其詞非工 ,乃自題‘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一聯”。一般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提起春聯,青島文史專家魯海不由得想起了老四方路的年貨大集,從“臘月初八直到臘月三十的上午,四方路一帶人聲鼎沸,非常熱鬧,四方路是主街,賣各色年貨,芝罘路是菜市,黃島路是水果市,濰縣路上是文具攤和書攤,博山路是年畫、春聯市”。日本第二次侵占時期,春聯市上就能看到武俠小說家王度廬(著有《臥虎藏龍傳》等)的身影,“當時雖然王度廬已經小有名氣,但因為那個年代不重視版權,他的小說頻頻遭遇盜版,根本沒人給他稿費,為了維持生計,他只能靠賣春聯為生”。當年的春聯都是手寫,“寫春聯的先生會提前跟買者溝通,問經商還是文人,需要貼在什么位置,然后才下筆創作。”魯海說。現在春聯多以印刷為主,內容流于形式,沒了獨特的韻味。

  剪窗花是青島老一輩人的傳統手藝,現在仍在流傳。在王鐸看來,窗戶就是窗花藝人的才藝大比拼,“當年誰要是剪個老鼠娶親就厲害了,因為這個非常難剪,既有聘禮又有轎子、演奏者,還有媒婆,場面異常宏大”。

  廿五,掃塵土

  年貨清單:紅席、泥老虎、鮮花


  “過年”講究的是除舊迎新,因此,過年的第一步就是“掃塵”。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除塵的風俗。到了唐宋時期,“掃年”之風盛行。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劉敏松說,平度年終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掃塵肯定要用到掃帚,在城市中,人們普遍使用的是塑料小笤帚,而在鄉村院子里,純手工制作的竹條大掃帚,則是掃除院落,清除霉運的必備利器。

  除去舊的,為的是迎接新的到來。在黃島區泊里鎮,需要購買的一個重要物品就是紅席,“炕上沒有席,臉上沒有皮”,在他們心目中,婚慶嫁娶、喜慶節日都離不開一炕紅席。竹席很平常,那么紅席是怎么來的?泊里的老席匠們都把孫臏當成紅席的創始人,是祖師爺。相傳戰國時期,孫臏遭龐涓陷害,流浪并寓居于泊里一帶,生活窮困、身無長物,便用當地廣泛種植的高粱秸稈 ,亦稱秫秸 ,劈成篾子編成席子使用。秫秸原本為白色,因為孫臏膝傷未愈,編席時鮮血滴在席子上便形成了紅白相間的顏色。為了紀念孫臏,百姓按孫臏的方法編席鋪在炕上,并把這種席子叫做紅席。

  曾在原膠南史志辦工作過的文史學者彭煜文告訴記者,“以前百姓們生活窘迫,買不起新席子,只有等到年節的時候才舍得換一張,即便如此,新席也是一般從除夕鋪到初三,擺個面子,等串門的人少了就趕緊換下來,把舊席子再鋪上,等到徹底壞掉了再換。”由于床和席夢思的普及,紅席已經沒有以前那么暢銷了,“也就是老人用得多”。現在的紅席正在轉型,由實用性向工藝品轉變。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已經體會不到一件新衣帶來的驚喜,出生于1980年以前的人們恐怕大都有深深的記憶,過年對于他們來說就是買新衣新鞋的日子,大人省吃儉用一年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在春節前穿一身體面的新衣服,即使買不起,也得扯上幾尺布給孩子做一身。如果手頭還有結余,就會買點“糖人”“泥老虎”回去給孩子一個驚喜。青島的泥老虎特別值得一提。“小孩小孩兒恁別(bai)哭,我給恁買個泥老虎,咕嘎咕嘎兩毛五”,這段歌謠讓魯海印象特別深刻。它包含著泥老虎的主要“受眾”、玩法以及價格。用兩手捏住泥老虎的頭和尾,用力反復擠壓就能發出“咕嘎”的聲音。王鐸說:“泥老虎是孩子過年時最喜歡的傳統鄉土玩具之一,玩法不一,一般是互相手執泥老虎,擺出二虎相爭的樣子來,虎頭對虎頭‘撕咬’,其實這是比賽誰的老虎叫聲更大,更清脆”。老虎比較受歡迎,中國人說男孩子喜歡說虎頭虎腦,帽子鞋子也都帶有老虎,“不僅為了辟邪驅妖,更是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樣結實健壯”。

  作為文人,魯海過春節還擁有一份浪漫,他會和家人一起到四方路市場上買一束漂亮的迎春花 ,“是專門培育的,都是花骨朵,開起來是黃色的,很好看”,迎春花最便宜,同時也能給家里帶來一些生機,給冬日帶來一絲暖意。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