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畢曉哲 “小小路燈的背后,往往是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巨額投入。”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大中城市上十萬盞路燈的日常改造維護、電費支出、廣告承租等方面都是巨額收支,從設計招標到驗收維護,每個環節幾乎都得花錢疏通。而動輒上億元的豪華路燈亮起來的同時,往往倒下一批“小官巨貪”。(1月27日新華網)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城市路燈部門貪腐案頻發,涉案金額動輒數百萬元。如杭州市電力局路燈管理所原會計徐玥明,一人就貪污路燈電費588萬元;湖北荊門市城區路燈管理局原局長沈忠斌、副局長張孝軍兩人“聯手”貪污受賄550多萬元。這只是路燈“腐敗”的冰山一角,由于監管機制的缺乏及失效,為城市提供光明的路燈系統頻出“小官巨貪”,早已成了“燈下黑”。
城市路燈等設施采購,屬于政府公共預算的一部分,但這一筆公共財政款項,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采購了“多少路燈”、維修更換多少、質量品質如何,其實在人大監管、上級監督方面基本缺失。因而杜絕城市路燈的“燈下黑”現象,首先應徹底改變城市公共財政管理上的注重預算審批,而放縱“決算”監管的現狀,將監管監督的觸角深入到“每一個路燈”的采購、使用等末端環節,監管到每一分每一厘財政預算款項的使用情況。尤其是需要充分引進公眾監督,不僅要讓公眾知道“預算”了多少,還要清晰地讓公眾明白“使用”了多少、科學合理與否。
另外,路燈成為部分腐敗分子“發財”的工具和來源,本質上與政府政務改革不到位有關。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社會事務過多、權力過大,導致了原本可以交給社會、交給企業管理和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長期被“包攬”在政府手中。路燈問題以及與路燈相關的城市公共服務,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撒手”,進一步“簡政放權”,交給更專業、效率更高的公司或企業來辦。
城市路燈“燈下黑”式的腐敗,是城市管理和政府管理體制的一面鏡子,其中折射出來的問題和積弊,應該引起重視和反思。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