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凌晨5點到6點是人最多的時候,用工單位開著大面包車前來招人。
齊魯晚報
濟南1月13日訊(記者 周國芳 郭建政)“老板,什么活?要多少人?招什么工?要不要打掃衛生的?”12日凌晨5點,濟南全福立交橋附近,哪怕是路過的人都會被等活兒的農民工團團圍住,見到有車他們就過來搶著擠上車跟著走。
全福立交橋自發形成的
零工市場由來已久,來自濟陽、歷城、黃河北村莊的近千名農民工每天聚集于此,由此帶來的一百多個賣早餐的小攤一字排開,頗為壯觀。
但是,活難找,錢難賺。人群密密麻麻,心聲卻是一樣的。
看見貌似招工者,呼啦擠上去 與往常一樣,劉利明凌晨三點從家鄉德州市臨邑出發,坐車一個半小時到濟南全福立交橋。“跟別人一起租車,一天來回10塊錢。”
劉利明53歲,在濟南全福立交橋下等活兒已經六個年頭了。當談起最近的接活情況,他長嘆一口氣,“現在不如以前,活兒明顯比以前少,我都三天沒下去了。”在零工市場,農民工習慣把干活叫做“下去”。
人群中,劉利明背著破舊的工具包,里面裝著扳子、手套,還有一個老舊的收音機,用來打發等待的時間。他與工友三五成群地站著,拿出從家里準備的饅頭,邊吃邊聊起來。對劉利明來說,一天的等待就從這頓早餐開始。
跟著劉利明,走進人群中的記者被當成招工者,立刻被團團圍住。人越來越多,記者一直往后退。直到花壇邊的鐵欄桿,無法再退了,人還是往上涌。人群“結構”復雜,有年輕的小伙子,有圍著頭巾的婦女,還有年近六旬的老人。當被告知不招工時,大家一哄而散,悻悻離開。
劉利明笑著說:“每天都是這樣,看見一個陌生人,穿得稍微正式一點,大家伙都會上去詢問。”正說著,一輛小轎車開了過來,劉利明急忙中斷了對話,沖上前去。不一會兒時間,他又被擠出人群。“就要5個人,還挑年輕力壯的。”
同樣被擠出人群的還有趙占海,“裝修公司招小工,一天就給六十元也得搶。年輕零工越來越多,搶也搶不過他們,我們只能碰活了。這個月頭十天,加起來才下去三天,掙了190塊錢。沒辦法,不干就沒有錢。”
不吃香,工錢從一天140元變成40元 來自黑龍江的劉香芹因為年老體弱,沒有加入擁擠的人群,“來一個人大家都擠著上,有的老板都被這陣仗嚇跑了。前幾天,來了個招工的小伙子,幾十口子人推搡著跟著去,最后把小伙子的帽子都撕爛了。人家很生氣,沒要人就走了。”
在空地上,但凡減速的車都會被圍住,有些人奮不顧身來回詢問,十分危險。據劉香芹回憶,“找活的可能就要一個人,我們恨不能得上五個人,多出來的人再被攆下來。活太少,農閑時候的人又多,沒辦法。”
天漸漸亮起來,經過一早晨幾次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等活兒的農民工們依舊“熱情不減”。四個小時后,找到活的跟著雇主離開,沒“下去”的還有幾百人。
如今的馬路零工市場,不僅活少了,人工的價格也降了不少。“兩三年前一天能拿個一百四五十塊錢。現在男的一天最多90塊錢,中午還不管吃。剛走了9個人,每人40塊錢,還都是男的。40塊錢你都擠不上去。”劉利明說。
提起用工價格,周圍的農民工們紛紛感慨,“今年價格太低了”。天橋區大橋鎮的張付珍在零工市場干了七年活了,“價格的確降了不少,去年怎么著也得一天百十塊錢,現在女工也就給個四五十塊錢。”
以前人挑活兒,現在活兒挑人 如此低價,為何大家還是擠破了頭要上?劉利明一臉苦笑,“全身上下就只剩下20塊錢。吃了上頓沒下頓,中午吃個鍋餅、饅頭,吃飽了就行。有活就干,你想想,每天租面包車來回10塊錢。你即使一天不干活,也得給人家這10塊錢。”
張付珍在大橋鎮勞務市場找不著活,就坐車來了立交橋下。“每天坐89路車,來回兩塊錢。呆到幾點算幾點吧,有時候下午三點多回家。回家去了也沒事,地里也沒有活,都不下地了。在這兒,沒準還能碰個活,不白搭公交車錢。”
張付珍對零工市場的蕭條深有感觸,“以前都是老板過來問,有個什么活你干不干,現在直接去搶,但搶也搶不上。”對于日益走低的工錢,劉利明很無奈,“像我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今年一個上高二、一個上初中。兩個人連學費帶生活費得一萬六七千元。搬磚、和灰,別管給多少錢,遇到什么活我干什么活。”算完這筆經濟賬,劉利明又警惕著來往的車輛,恐怕錯過下去的機會。
然而,有時跟著雇主去了工地,也未必意味著今天有著落了。說話間,又有人群從公交車上涌下。“六點半左右來要的人,大家去了又讓回來。人家工地上說不要人了,回去吧,我們只好自己又回來。來回四塊錢公交車費還得自己付。”河南人趙大姐和幾個婦女被雇主“退貨”,又回到等活兒的人群中。
延伸閱讀
技術工仍吃香,每天200還得預約 早上九點多,找活的人群已經散去不少,然而在餛飩攤上吃著早餐的趙峰并不著急,原來他是接著活才來的。
“我之前跟著包工隊干瓦工,不是小工。有人打電話聯系,我才來這等著。在市場上等活的一般都是沒技術的,像我們都是雇主先打電話,我們才來,工錢也不算低,一天200塊錢。”趙峰沒有一絲焦慮。與市場上等活兒的小工不同,技術工仍然很吃香。滯留在零工市場的劉文興說,“下人”的高峰在五點半左右,而且招的都是些懂技術的瓦工、泥工。前來招電焊工的何先生說:“我是幫著老板來招人的,招了有三四次了。每回來都被圍得團團轉,但卻很難招到合適的人。像電焊,一般零工沒有正規培訓過的,根本干不了。零工價格再低,我們也得找對人啊。” 齊魯晚報見習記者 周國芳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