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效聚在北京參加劇本推介會。 圖由本人提供
不懂電腦不會打字,年過六旬的平度個體戶姜效聚憑借幾十年農村生活工作經驗和扎實的文字功底,寫出了一部部反映農村發展新變化的劇本。其中一部名為《大澤情懷》的劇本已經在籌拍電視劇,而反映“第一書記”扎根鄉村工作的《農村行動》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北京劇本推介會上獲得評審垂青予以展示推介。
六旬漢寫劇本進京參展 “真沒想到專家評委對我這部劇這么感興趣。”剛剛從北京回青的姜效聚難掩興奮,這名年過六旬土生土長的平度老漢是地地道道的“業余”劇作家,但是這并不妨礙他的作品《農村行動》受邀參加第二屆北京劇本推介會,并在6000部參推作品中脫穎而出 ,作品在中華世紀壇時代藝術館進行了展出。
該劇以市直機關和鄉鎮機構合并為主題,講述了以尹大順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干部響應黨的十八大號召,自愿到農村去任職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故事。
記者在北京市文聯官方網站上看到,評審專家給出這樣的評價:作者以忠直的體察和寬闊的思考,在當代背景下發掘和重建了鄉土生活的豐沛意義,凸現了城鄉變革中的社會、人性的復雜性,體現了當代中國農村四職干部創新思想、開拓進取的魄力,為中國鄉土文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一份悼詞激起劇作夢 姜效聚今年62歲,目前在平度市城關街道從事個體生意。《農村行動》并不是他的唯一一部作品,從2008年起他已經先后創作了反映農村干部嘔心瀝血的《大澤情懷》,三十集農村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心愿》,三十集都市情感和家庭倫理于一體的電視連續劇《真誠到永遠》也已收筆。這其中《大澤情懷》已經開始籌拍,由國內知名導演尹大為執導。
說起創作劇本的初衷,姜效聚說這與自己長期的農村生活以及文字工作經歷分不開。2008年夏天的一個傍晚,他在家里電腦桌旁邊發現一沓手寫的材料,文字寫得有些雜亂,內容卻很感人。詢問得知,這是平度蓼蘭鎮北張丘村一個叫張錫波的年輕人送來的。姜效聚后來打聽得知,這是張錫波為自己故去的母親寫的悼念材料。他母親是在任村支書期間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老人出殯的那天,全村上到八十歲的老太,下至七八歲的孩童,都自發地走向街頭,前來為其送殯。各家各戶都抬著親手為她扎制的花圈和挽聯,送行的隊伍從她家門口排到了墓地。
姜效聚深受感動,多年的文字寫作功底讓他有了記錄宣傳這個感人村支書的念頭。也是在這個時候,姜效聚在中央電視臺看到一則報道,河南一對父子把生活中的感人事件寫成劇本并拍成電視劇,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受到啟發的姜效聚決定以這位村支書的事跡為主線創作劇本,《大澤情懷》就是由此而來。
一部劇本寫了900張紙 平日里生意牽扯精力很多,姜效聚把積累創作全都放在晚上進行。為了尋找素材,他把見過聽過的事和人都仔細梳理了一遍,然后挑出有創作價值的素材進行重點采訪整理。
相比創作,對姜效聚來說最大的困難是不懂電腦不會打字。為了不把人物寫“跑偏”,他把新華書店里有關農村的法律讀本全都買回家,還讓兒子在網上把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下載打印出來,一邊對照政策一邊進行創作。“我都是在A4白紙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寫完了一部分再讓我對象或者孩子用電腦打出來。”姜效聚告訴記者。
由于多數內容都是自己親身經歷,加上隨時有法規政策把關,雖然是親筆手寫,姜效聚的劇本創作速度也不慢。一部30集的《農村行動》寫了將近900張A4紙,耗時不到7個月。“全是晚上寫而且還不是每天都寫,有時候一放好幾天,有時候靈感來了一氣寫到第二天凌晨。”
說起今后的打算,姜效聚說自己還會繼續進行劇本創作,題材還是圍繞新農村發展變化。“2015年了,希望我的劇本能在這一年搬上屏幕。”
記者 景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行進青島 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