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其中,針對草案中的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增加其義務的規范,委員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介紹,在草案一審中和之后征求意見過程中,有的常委會委員 、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 ,目前一些涉及公民權利義務方面的事項,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而不是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為此建議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性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權限劃分。
對此,草案二審稿第82條對制定地方政府性規章的范圍限定為“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同時明確,沒有法律、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作為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陳光國委員認為,二審稿將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有關立法的一些內容轉化為具體法律條文,如進一步明確了立法權力邊界,對法律、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立法權限都有了一些細化規定 ,對立法程序的規定也更加嚴格具體。
對于如何防止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出臺,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劉振起委員說,考慮到許多地方性法規和條例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比較高,對于怎樣征求群眾意見應當規范得具體些,對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召開聽證會、通過網絡等媒介公開征求意見這樣一些具體的內容明確作出規定。
列席常委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楊震認為,個別地方立法質量不高,建議在出臺地方性法規 、規章之前建立立法前評估制度,由立法機關委托第三方,對立法項目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進行評估,這樣可以把好立法項目的準入關。
據了解,全國人大常委會會后將匯總草案二審過程中的意見,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進行第三次審議。
■分析
限貸、限行、限購、搖號涉嫌侵犯公民權利 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其中,草案中的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增加其義務的規范引發各界關注。這意味著,一些限行、限購、限貸等地方限制性行政手段,今后將不能再“任性”;而且一旦有些地方規章實施滿兩年,接下來要么依法成為地方性法規,要么就得及時廢止。
行政手段時有侵犯權利 此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82條對地方政府規章權限進行規范,是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行政機關“法無授權不可為”等精神的忠實體現。修正案草案同時還規定,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長期以來,一些涉及公民權利義務方面的民生事項,原本應該制定地方性法規,但卻僅制定了地方政府規章。一些地方的限購、限行、限貸等行政手段對公民權利造成侵犯、僭越的事情時有發生,恣意減損公民的權利或增加其義務。
以當前不少城市實施的汽車限行為例,北京中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黃莉凌說,從我國民法、物權法角度來看,公民對汽車擁有所有權,也就是擁有對于汽車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限行常態化后,汽車的使用權受到影響,這實際上已使得全價購買的汽車在使用時被強制性“貶值”,構成了對公民財產權利的一種侵犯。
如果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新增規定日后獲得通過,那么一些實施已經超過兩年的地方性規章或紅頭文件將面臨法治的考驗,若想繼續實施則必須經本級人大立法程序,上升為地方性法規。而一些與上位法明顯相抵觸的地方性規章則須及時修改或廢止。
防止地方利益被法律化 不難看出,此次立法法修改的部分內容,一是更加注重保障公民權益。只要關系到公民合法權利和義務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要于法有據。通過對地方政府規章與法規的權限劃分,也進一步厘清地方政府權力的邊界。二是體現了對法律的尊重。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嚴格按照一定的層級關系,立法法的修改就是要用法律確定這種關系。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認為,原來的立法法“非常原則”,很多規定和法條有很強的概括性,這樣很容易造成對公民減損權利或者增加義務。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一亮點可以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限行、限購、搖號,都存在法律依據不足的問題,都是在極端情況下施行的,法律依據值得商榷。行政手段可能確實行之有效 ,但是不一定合法,不一定公平,如果要達到公平,必須通過立法的手段。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各級政府需要不斷提高開門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水平。這就需要立法時更加注重拓寬群眾有序參與的途徑,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與此同時,也要防止有些部門和地方利益被法律化,不能讓公民權利被“合法”侵犯。據新華社相關新聞
人大常委會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
—不能隨便給限行常態化“開口子”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26日下午分組審議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草案第45條系向地方授權限制機動車通行的條款,此授權條款或將成為“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常態化”的法律依據。
很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審議時表示,這個條款屬于不當授權條款,應當予以刪除。有的委員建議即使保留修改此條款,也必須增加相應的限定條件,而且要明確規定補償措施。總之,立法不能隨便給單雙號限行常態化“開口子”。
李安東委員說,草案中涉及機動車限行的內容有2條,一是第45條規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和機動車排放污染狀況,可以規定限制、禁止機動車通行的類型 、排放控制區域和時間,并向社會公告”。二是第72條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需要可以采取包括限制或者禁止部分機動車行駛等應急措施。”后者屬于應急措施,臨時限行,群眾可以理解,也是能夠支持的。但第45條很可能就為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常態化提供了法律依據,顯然不合適。
“建議刪除草案第45條。”吳曉靈委員直言,“機動車在污染比較嚴重的時候,可以采取措施進行部分限行或者禁行,第72條已經規定了有大氣污染緊急情況時,可以限制或者禁止部分車輛的行駛,我認為短期的應急措施已經在第72條當中體現了,第45條體現的是什么呢?是長期措施。”
“現在北京是一周限制一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公民財產權的侵犯。”吳曉靈委員說,奧運會時為了保障空氣質量,對汽車實行單雙號限行,于是政府開始熱衷于采取行政措施限制車輛行駛。買了一輛車,一個月有四天不能用,其實本身就是對公民財產權的侵害。現在一周限行一天 ,迫使有些家庭買好幾輛車,那么如果單雙號限行就迫使更多的人再買車。
吳曉靈委員認為,長期的治理措施應該靠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來解決,減少排放;再有就是運用經濟手段減少機動車的保有量和馬路上行駛的車量。比如政府提高擁有汽車和使用汽車的成本,讓老百姓自主地選擇,是用私家車還是用公共交通,而不是侵犯其財產權利。經濟手段可以有三種:一是拍賣車牌號,所有拍賣的車牌號費用最后都用于發展公共交通;二是提高部分區域停車費用;三是限制空車行駛,鼓勵拼車出行。
很多常委會委員與吳曉靈持相同意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