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問題是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尤為要重視的問題,合理地控制膳食,能有效緩解和控制糖尿病給患者帶來的不良癥狀。控制總熱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改善血糖、血脂,保持體力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飲食與糖尿病。業內人士表示,控制糖尿病并不是不吃主食,學會
食物換算,飲食不會單調,更有利于病情控制。
得了糖尿病就要不吃主食? 無論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都是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的預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如能早期診斷,病情輕微者僅通過飲食和運動可取得顯著療效。
城陽人民醫院內分泌一科護士長盧俊麗說,從臨床來看,很多患者在控制糖尿中都存在誤區,認為控制糖尿病就要不吃主食,而且很多人有喝粥的習慣,平時愛吃咸的和油炸食品,對病情的控制很不利。還有些人把主食當蔬菜吃,例如山藥、土豆、藕片等,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會換算食物,應與主食換算著吃,另外堅果類食物含油脂較高,過多食用也對血糖控制不利。
“大多數患者在食物換算上是比較薄弱的。”盧俊麗說,人每天需要的熱量是一定的,在這個范圍內可將食物交換著吃,這樣飲食就不會太單調。人每日所需要的總熱量=理想體重(身高(cm)-105)×每公斤體重需要的熱量,用總熱量除以3就是每頓飯需要的熱量。然后再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營養素按比例進行分配。“食物都可以吃,但需控制量。白砂糖、葡萄糖、紅糖、糖塊、巧克力、蜂蜜等盡量不要吃。飲食上可根據營養成分表換算著食物吃,只要不超出熱量范圍。煙不能抽,酒可適量喝,一周可喝兩次酒,啤酒一次只能是一個易拉罐的量,紅酒一次最好控制在2兩內,低度的白酒一次最多喝1兩。而且不能空腹時喝酒,易出現低血糖。”
控制糖尿病有饑餓感咋辦? 饑餓感是糖尿病人經常遇到的一種反應,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將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轉及病人的適應調節而減輕或者消失。臨床發現,不少患者在控制飲食的過程中會出現饑餓感,那么有沒有辦法能應付饑餓感?盧俊麗說,應付饑餓感的發生可以減少細糧攝入,多增加一些纖維食物。如蕎麥面、玉米面,食品如蕎麥掛面、綠豆餅干等,可做為饑餓感嚴重時加餐之用。適當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在吃飯順序上,一般按照湯—菜—肉—主食的順序吃可延緩饑餓感,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還可以用一些食療方來加餐 ,如饑餓感強烈時,可用冬瓜250克、山藥100克、豬胰1具(洗凈后),加適量調料燉煮后連湯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熱量低的食品來燉豬胰食用。要以緩解饑餓感為限量。”盧俊麗說,另外,還可以用心理方法來緩解饑餓感。“人的食量與飲食習慣有關,在不影響營養基礎上的饑餓感,通過一段時間的忍耐適應,是可以緩解的。此外,病人應相信,減少飲食量,并不一定會產生饑餓,不要有事先的饑餓準備,對糖尿病人重要的是營養平衡,過量的飲食無疑會給機體有關臟器組織帶來負擔。” 記者 張彤
■相關新聞 “糖尿病規范注射日”里手把手教患者規范注射 本報訊(記者 張彤 通訊員 王麗暖) 11月7日是中華醫學會確立的“糖尿病規范注射日”,為了規范注射技術,優化胰島素治療方案,從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注射藥物的合理選擇及規范的注射技術,當天城陽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護理人員舉辦了以“規范注射、安全達標”為主題的患教活動。
活動現場 ,內分泌科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專科護士首先為患者進行了糖尿病規范注射技術的健康教育講座。醫護人員介紹說,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進行胰島素治療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選擇優良的胰島素注射工具,可以使胰島素治療變得更舒適、更公道、更人性化 ,規范的注射技術在血糖達標中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還開展了患者互動活動——胰島素筆注射比賽。護士手把手參與現場教育活動,“胰島素沒有成癮性;注射部位應輪換;不同部位胰島素吸取由快及慢,依次為:腹部、上臂、臀部、大腿;注射筆針頭不能反復使用,否則會造成注射疼痛和針頭折斷,甚至導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塊的產生。”專科護士的耐心教導讓在場的患者及家屬受益匪淺,對胰島素規范注射技術有了全新的熟悉。
據悉,胰島素注射是實現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療的地位日趨重要,應用的患者群體不斷擴大,此次活動使糖尿病患者熟悉了注射技術,也增強了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的信心。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