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傳濤 近日,中央發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規定,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農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平等使用。(本報10月29日A2版報道) 編纂民法典的任務,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終于得以重新回到公眾視野。雖然通常意義上講,我國在民事領域的法律法規已經基本建立健全,但是,因為涉及領域眾多、各部法律法規對于相同事項的規定也存在偏差甚至是矛盾,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侵權時,仍然面臨選擇性困難。在經濟高速發展、市民素質不斷提高以及利益糾紛隨時都能出現的當下,編纂民法典就是一種必要和必需。
在成熟的市民社會之中,為民事活動建立必要的規則,是基本的前提。如果說憲法是一個國家法律體系中規定政府權力和公民權利的根本大法,那么,民法典就是在一定經濟運行模式中,確立公民及法人民事權利及建立利益分配規則的大法。或者可以這樣說,民法典是僅次于憲法、在民事領域的根本大法。同時 ,民法與刑法,分別在“生”和“予”、“殺”與“奪”方面建立規則,共同構成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于“生殺予奪”的基本制度。正因如此,我們也期待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法典能夠早日問世。
編纂民法典,有條件,也有困難。我國社會結構與社會秩序總體保持穩定,經濟、文化都處于繁榮時期,這是形成一部民法典的基本前提。同時,我國已經建立起了《民法通則》《特權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關于民事權利的法律法則,編纂民法典更多的是匯總;但另一方面,我國民事領域的法律法則也有“自成一派”“自說自話”的特點,甚至有些條文是相互沖突和矛盾的,協調各個法律之間的偏差,不僅僅關乎到法律的整合,還關系到公眾的利益,既是學術問題,也是現實問題。
如果社會和政治保持穩定,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務,往往更多的是民事糾紛。因此,我國必須要用一套系統的、科學的、更具有規范性和統一性的民法體系來為社會的發展與運轉服務。用學術語言可以稱為“鞏固社會結構”;用老百姓的話其實就是,“為日常工作生活建立游戲規則”。
在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法典的問世,都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里程碑價值。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是由拿破侖主持編纂的《法國民法典》,黑格爾對此評價稱,“拿破侖由于滑鐵盧戰役而成為軍事上的失敗者;但又由于一部著名的法典,成為了西方立法史中一座偉大的豐碑。”
編纂民法典,能夠讓我們看到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能夠讓我們看到中央對于建設一個法治中國的信心和勇氣,即便現實中有千難萬阻,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不容動搖。同時,我們也要堅信,正如世界上許多國家編纂民法典所擁有的價值與意義一樣,中國民法典的編纂與問世也將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