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須蟲 9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辦法》要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開放機關后勤服務市場,向市民敞開食堂大門。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不少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食堂實現對市民開放。作為最早對市民開放的機關食堂之一,幾乎全年無休的省委機關食堂,早已是附近居民吃飯的首選地方。(9月7日《華西都市報》) 機關食堂為公眾所關注,原因不外乎菜好價低,與市場相比令人咋舌,從而成為公務員的福利。一方面以近乎成本價補貼公務員餐費,另一方面場地免費提供,還對食堂的運營給予相應補貼,并且經營無須承擔稅費。
機關食堂的供求模式有違市場客觀規律,形成畸形的供求關系與贏利特點。機關食堂向社會開放,對經營而言 ,最本質的意義是走向市場,可以通過大幅度服務供給,來攤薄成本。此外,機關食堂打開大門,向普通市民開放,被很多人視為親民的舉動。相對于社會餐飲服務,機關食堂的飯菜更便宜,消費者得到了更大的實惠。
但是,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不能單純理解為機關福利的社會分享。機關食堂向社會開放,首先是推進機關后勤的市場化,本質是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即,政府后勤向社會購買,而不是直接組織生產與服務,從根本上減少公共投入不必要的浪費,促進社會公平。機關食堂是后勤自給式的產物,“供血式”的經營,造成了補貼過大、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如果單純“斷血”,有可能導致經營不下去,而停辦則會造成食堂的閑置。
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是市場開放,一方面是經營的市場化,向服務要效益;另一方面是去除公共財政的補貼,減輕機關的負擔。在社會化開放的過程中,機關職工與社會其他群體,都是普通的消費者,不僅具有平等性,而且服務的增量也切實降低了經營成本。與此同時,機關食堂設施免費、無稅費經營,意味著與市場的餐飲服務相比,有著更強的競爭優勢,有能力維持相對物美價廉的特色。
可見,機關食堂對外開放是“雙贏”的選擇,既有利于減輕機關自辦食堂的負擔,又能把現有的設施、設備無償提供給社會,讓更多的社會群體獲益,促進公共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當然,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 ,也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當成民生的噱頭,靠財政補貼來迎合社會,形成新的不公平。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