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出海打魚臟又累年輕人不愛干 8成漁民年過半百

2014-08-21 11:2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碼頭上一片繁忙,難見年輕人的身影。



    “現在的年輕人哪有愿意出海打魚的,又臟又累還特別辛苦,誰愿意干這一行?”56歲的漁民丁元友笑著說。20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海明珠漁村、王家皂、任家臺等幾個漁村,發現最年輕的漁民 35歲,年齡最大的62歲,出海捕魚的“主力軍”年齡在50歲到60歲之間,八成漁民都年過半百。二三十歲的“漁二代”大部分已經轉行做漁家樂或外出打工,不再出海打魚,日照漁業傳承出現斷層。

    出海“主力軍”是“60后”

    “要是有別的門路,我也不出海,打魚這活兒太苦、太累、也太臟了。”路志說。路志今年35周歲,是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路家村的漁民,他告訴記者,自己算是附近幾個漁村里最年輕的漁民,現在出海打魚的漁民,大部分年齡在五六十歲。“20來歲的小伙子,哪有干這行的。”路志說。

    采訪中,記者發現出海捕魚的“主力軍”大多是“60后”,漁民年齡在50歲至60歲之間,其中年齡最大的67歲。有著 30多年出海經驗的“老漁民”丁元友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女兒都成家立業了,有的去城里打工,有的經營漁家樂,但沒有一個像他一樣以出海捕魚為生。“孩子們不愿意干這行兒,光剩我這個老疙瘩了。”丁元友感慨道。

    在王家皂經營漁家樂的王軍偉表示,二十幾年前自己也曾出過海,但是現在轉行做漁家樂了。另外,記者又探訪了任家臺、吳家臺等幾個漁村發現,二三十歲的青年一般去市里上班或者在村里經營漁家樂、開店賣海產品,幾乎沒有再出海打魚的“漁二代”了。

    “整天出海媳婦都不好找”

    “現在家里都是一個孩子,又累又臟還有危險,誰舍得讓他出海。”王軍偉表示。說到出海打魚的辛苦,丁元友向記者倒了一肚子苦水。他說自己剛出海時,連著暈了一個周的船,頭疼、頭暈、胃里翻江倒海、嘔吐不止。做漁民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海里打上來的“貨”良莠不齊、腥臭撲面,不但要把泥沙、石塊挑選出來,還要把魚、蝦、烏賊等分門別類。“冬天出海手都伸不出來,海風刮在臉上就跟刀割似的。”丁元友說。

    據路志介紹,跟著大船出海十天半個月都在海上漂著,有時三四天見不到一個人影兒,不管吃飯、睡覺都伴隨著船體的搖晃,風浪大的時候根本站不住。如果自己駕小船出去,從下午6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幾乎沒辦法休息。“整天在海上漂著,連個媳婦都不好找。”路志開玩笑說。

    除了工作又臟又累之外,養護船只、維修漁具、雇請幫工、柴油等其他方面的花銷也是連年增加,這讓漁民直犯愁。路志給記者舉了個養護船只的例子,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雇個幫工一年三千元,2000年的時候漲到八千元,現在一個幫工半年就要三萬多元,單人工費就是原來的20多倍。

    “人工費是漲價了,但是找人可不好辦,都出去打工了,到哪里找人去。”路志抱怨道。據悉,小船出海至少要兩個人,大船出海要四個人,但是找幫工卻越來越難。“我看今年秋天得有一半大船出不了海。”在一旁的漁民劉加員說。劉加員還告訴記者,每年養護船只也要花不少錢,小船每年大修一次少不了六千,平日里小修小補也下不來兩千,一年下來就得一萬多,大船的花銷還要多。

    打魚手藝出現“斷層”

    “織網、捕魚的老手藝都掌握在這幫老家伙手里,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了。”劉加元搖著頭說。他告訴記者,自己今年54歲了,已經捕魚20多年,他們這一代都會駕船捕魚、織網修船,但最讓他擔憂的是他們老一輩去世之后,這些老手藝就失傳了。

    談話中,許多漁民告訴記者,出海打魚是一門手藝活,什么時候漲潮、落潮,漲潮時如何撒網 ,怎樣收網省時又省力,如何織網 、補網,養護船只等一系列瑣碎的細節里都蘊藏著大學問,只是關注的人越來越少。“手藝就斷在我們手里了嗎?那有什么辦法啊!”丁元友無奈地說。

    對此,記者咨詢了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山海天漁業局等幾家漁業局,工作人員均表示沒有相關的措施保護漁業技術和漁業文化的傳承。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14日,位于日照藝術學校東門、香店河西岸的日照記憶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其中陳列了漁船、漁具、漁家院落等具有日照漁業特色的展品。但是日照的漁業文化不能只存在于記憶館中。采訪中,一位姓蘇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沒有保護措施,但是已經關注這個問題了,具體什么時候出臺保護措施還不清楚。

    文/圖  記者 陳平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漁民 出海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