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晏揚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再次取消和下放 45項行政審批事項,其中包括取消房地產經紀人、企業法律顧問、土地登記代理人、品牌管理師等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同時,國務院決定取消各地區自行設置的各類職業資格,取消行業協會、學會自行設置的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8月 13日《京華時報》) 時下,很多工作需要“持證上崗”,人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并認為這是提高專業技能、保證工作質量的必要舉措。殊不知,很多工作其實沒必要非得“持證上崗”。比如去年年初,保監會發布《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規定保險銷售人員須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并通過考試取得全國通用資格證書。然而賣保險最需要從業者誠信可靠、熱情周到、能說會道、吃苦耐勞,大專以上的學歷要求根本沒有必要。無疑,這樣的職業資格認定剝奪了一些低學歷者從事保險銷售的機會,并有干涉企業自主經營權之嫌,理應得到清理。
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職業資格的必要性、合理性難以說清楚,但它沒有法律上的依據,同樣應該予以取消。因為對政府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是基本的行政準則,不管初衷多么美好,都不能超越法律規定擅自設置行政許可(職業資格認定即是一種行政許可)。反之,對于民眾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法律上沒有禁止人們從事某項工作,憑什么要用一紙證書來橫加阻攔呢?所以國務院此次特別強調,沒有法律、法規或國務院決定作為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一律取消。
綜上可以看出,國務院取消11項職業資格具有多重意義。其一,約束政府權力,促進依法行政。政府不必管、不該管的事情就不要管,近年來國務院不斷縮減行政審批事項,就是不斷朝這個方向作出努力,唯有恪守“法無授權不可為”,才能真正打造法治政府。
其二,讓市場更具活力,讓勞動更加自由。行政審批事項過多過濫會限制市場競爭,職業資格過多過濫會阻礙人才自由流動。其實,社會上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持證上崗”,某個人能否勝任某項工作、干得是好是壞,用人單位、服務對象都會作出評價,市場“無形之手”就能實現優勝劣汰。而這種基于市場機制的競爭,遠比基于行政審批的競爭更具活力,同時讓每個勞動者擁有更多自由選擇權,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更為關鍵的是,取消沒有必要的職業資格認定,能夠遏制權力尋租和“花錢買證”亂象。毋庸諱言,目前有些職業資格認定嚴重變味、名不副實,從業者可以通過弄虛作假甚至“花錢買證”獲得資格證書,有關部門則通過職業資格認定大發其財。對此,縱然嚴格監管可能依然無濟于事,不如干脆取消這些如同雞肋的職業資格,以達“釜底抽薪”之效,讓各種亂象沒有生存土壤。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