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在車站旁邊貼滿了尋找小晉鵬的尋人啟事。
8月2日,本報報道了家住黃島區10歲娃楊晉鵬
離家出走的新聞,報道一經發出便引起了廣大讀者的注意。通過熱心市民的努力,2日一大早,小晉鵬的父親楊先生專門致電本報,稱失蹤兩天兩夜的孩子找到了。據楊先生介紹,熱心市民就是通過本報的報道聯系上了他,并告訴了他小晉鵬的消息,他的姑姑隨后在海云庵的一個廣場上找到了小晉鵬。
■欣喜
夜宿廣場被好心人發現 “孩子找到了,謝謝《半島都市報》的報道,我正準備去報社給你們送錦旗!”2日早上,小晉鵬的爸爸楊先生就撥打了記者的電話,稱失蹤兩天兩夜的小晉鵬終于找到了。據楊先生介紹,小晉鵬在7月30日當天從同學家出來后,自己離開了小區,又獨自在其他地方游逛玩耍,一直在外面待到很晚。當時,小晉鵬一看時間已晚,怕回去后再遭到責罵,也不敢回家,心里就越來越慌。最后他打定主意,想先跑到住在海云庵附近的姑姑家躲幾天再回去,于是便又自己獨自一人登上了黃島開往青島的隧道公交車,輾轉來到海云庵附近。但是到了姑姑家門口后,小晉鵬又擔心起來,遲遲不敢進去,最后又跑到海云庵附近的一個廣場躲了起來。
小晉鵬在該廣場附近游蕩了整整兩天兩夜,當時孩子口袋里有錢,白天就自己買些東西填飽肚子,晚上就獨自一人睡在廣場的椅子上。幸虧有好心人路過,看到過報紙上之前有關小晉鵬失蹤的報道。他經過仔細辨認,發現這個小孩就是前兩天走失的小晉鵬。這位好心人當即撥打了報紙上的聯系電話,聯系到了小晉鵬的爸爸。楊先生收到消息后,馬上給小晉鵬的姑姑打電話,孩子的姑姑火速趕到了現場,將小晉鵬接回了家中。
■感謝
情緒不穩暫住姑姑家 楊先生告訴記者,姑姑發現小晉鵬時,他情緒很不穩定。楊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孩子吃了很多苦,目前還不敢貿然去接孩子,怕再刺激到小晉鵬,所以只能先讓他在姑姑家安心休養幾天,恢復恢復狀態,再把他接回家中。”楊先生表示,除了感謝本報的報道,還要感謝發現小晉鵬的好心市民。
2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發現小晉鵬的杜女士和梁先生,杜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梁先生都在一家保健品公司工作,2日早上讀到《半島都市報》上小晉鵬走失的新聞后,想起來自己在宣傳產品時遇到過的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和報紙照片上的一模一樣。“當時小孩手里拿著可樂和煎餅果子,也沒有大人陪伴,一直在海云庵附近逛來逛去,我們問他去哪,他也不說,問他手上有沒有錢,他掏掏口袋表示自己有錢。今天看了報紙,才知道他可能是離家出走的那個孩子,我們立即撥打了報紙上的聯系電話。”對于楊先生的感謝,杜女士表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希望孩子能知道大家都很關心他,希望他以后好好的。
■專家
孩子叛逆期應轉變教育方式 小晉鵬離家出走兩天兩夜牽動了很多人,聽說小晉鵬已被找到的消息,一直關注事情進展的青島馨海綠洲心理服務機構首席心理咨詢師尚鵬也松了一口氣。他表示,家長在教育孩子中都多多少少存在誤區,應該在交流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對于小晉鵬的事情,家長在找到孩子后應該首先向他講明父母在這兩天兩夜之中的心理歷程,以及社會上的好心人在這兩天里為找到他付出的努力,讓孩子明白自己離家出走帶來的“利害關系”。
“10~12歲的孩子就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家長可能突然感覺孩子怎么不聽話了,是不是‘叛逆期’作怪。”尚鵬說道,“‘叛逆期’其實是孩子‘自我’形成的一個時期,家長一定不能因為孩子不聽話就用極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家長應該從‘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轉變到‘平等協商’的教育方式上來,讓孩子逐漸養成規則意識。”
此外,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延遲滿足感”的方式,對于孩子的要求可以暫時緩一緩,讓孩子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不能因為溺愛孩子就讓孩子“予取予求”,這樣在孩子長大后,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最后,家長更不應該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長的教育方式應該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這樣才能避免孩子離家出走的情況再次發生。 記者 劉玉凡 實習生 葉宏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