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婁士強 白皮書以及一批典型案例的公布,不僅關系到司法信息的公開,促進民生領域執法難題的解決,同時也給行政部門依法履職提供了借鑒。法治社會的建立,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中不斷推進的。
7月3日,山東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2013年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審查報告(白皮書)。白皮書對行政機關敗訴的主要原因進行了歸納,并針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建議。(本報今日A10版)
依法審理俗稱“
民告官”的行政訴訟案件,通過法律途徑厘清權力邊界,是司法機關的重要職能。白皮書以及一批典型案例的公布,不僅關系到司法信息的公開,促進民生領域執法難題的解決,同時也給行政部門依法履職、妥善開展社會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鑒。
事實上,制定行政訴訟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行政活動中的糾紛,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上法庭,肯定有原告被告,打官司,自然有輸有贏。隨著法制建設的推進,法律在協調社會關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習慣居于強勢地位的行政機關采取更理性的態度。當了被告就積極應訴,與原告平等對話,不能躲在代理人身后不露面;輸了官司也要積極改正,不能推三阻四拒不執行判決。在法治社會就要樹立尊重法律的態度,掌握公權力的行政機關更要做出表率。
從這個意義上講,白皮書的公布,在體現上述法治理念的同時,也給行政機關開展工作提供了指導。依據調研分析的結果,“消極應訴”、“行政不作為”、“行政行為合法性問題”、“不動產征收不規范”等成了主要的敗訴原因,這對全省各級行政機關開展工作起到了警示作用。而“樹立法治思維”、“依法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法院依法裁判”、“加強復議與訴訟銜接”等建議,則更具體地對行政行為提供了參考。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同時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生動地把行政活動中容易涉及的法律問題展現出來。這些案例涵蓋拆遷補償、工商管理、房屋登記、勞動保障等多個方面,大到政府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小到居民樓規劃中的間距控制,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行政機關在開展工作時容易產生糾紛的領域。在相關部門履行法院判決的基礎上,其他部門不妨采取“無則加勉”的態度,審視自己工作中的得失,避免“踏入同一條河流”。
當然,以上司法信息的公開,既是在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也是給普通群眾上的一堂法律課。而群眾法律意識的提高,也對行政機關履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社會的建立,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中不斷推進的。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