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萊蕪市商業銀行即將被拍賣的144輛公車被公開展示,其中不乏豪車,一輛起拍價近70萬元的奔馳大客車尤其扎眼。(本報今日A08版) 國企拍賣公車,萊蕪商業銀行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多年前,重慶、溫州等地就對當地國企的公務用車進行過大規模拍賣。公車拍賣的好處毋庸贅言,既利于企業開源節流和規范國有產權轉讓,也有利于防止“車輪上的腐敗”。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目前像萊蕪商業銀行這樣通過拍賣治理公車的國有企業還很少,這或許表明還有不少國企對公車治理有消極觀望的心理,需要通過更加完善的制度實現國企公車治理的提速。
說到公車治理,公眾通常想到的是黨政機關,而忽視為數眾多的國企。實際上,國企公車不僅數量龐大,還缺乏清晰標準。一般來說,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都有章可循,比如正部級官員用車排氣量不高于2.5升、價格不高于35萬元,副部級官員用車排氣量不高于2.5升、價格不高于30萬元,一般公務用車則被限定在1.8升排氣量及16萬元以內。與之相比,很多國企的公務用車有很大的彈性,今年年初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實施車改,就拍賣了五百多輛公務用車,其中也有像悍馬這樣的豪車,標準已經遠超部級官員。因為企業在經營上具有自主性,加上制度缺失,國企的公車之亂或許更為嚴重。
國企當初配置豪車,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考慮應該還是為了“面子”。出有豪車或許能證明實力和氣派,但企業要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并最終影響到效率和利潤,真正要為企業“面子”埋單的還是民眾。像萊蕪商業銀行這樣大規模拍賣公務用車的舉措,確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推廣。在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下,一些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嚴格了公車的管理和使用,一些車輛也失去了原來的用途,處于閑置狀態。通過拍賣解決問題,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高調拍賣如同壯士斷臂,引來市民圍觀和輿論監督,也有助于避免前車之鑒。
當然,拍賣只是對過往錯誤的糾正,解決國企公車亂象還需要在源頭上進行約束。否則,拍賣也可能成為淘汰舊車、購入新車的過渡環節,或許會造成更大的浪費。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細化國有企業的公務用車標準,以免留下太大的自由操作空間。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