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春節人情支出花費不少 市民趕場相親忙得不可開交

2014-02-18 14:3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人們也開始正常上下班,然而,很多人回憶起春節的花費,頗顯無奈。“過個年花了3000多元,頂上一個月的工資了,真是傷不起。”在萊西一家公司上班的李先生說。對此,專家表示 ,春節是團圓喜慶的日子,不應當被所謂的禮節和“面子”所累。

  過個年花費8000元

  對于2013年結婚的趙先生而言,這個年過得有點累。趙先生表示,這是他們兩口子新婚后回家過的第一個年。雙方父母各給2000元、走親戚花費1000元、壓歲錢1500元、參加同學婚禮 600元、同學聚會 600元。“這些錢算了算,花了將近 8000元,趕上我們兩口子一個月的工資了。”

  “看著今年春節的賬單,真該考慮明年是不是就不回家過年了。”趙先生告訴記者,孝敬父母的可以平時回家時給,這也是為了節省開支。

  采訪中,在春節開支上與趙先生有同樣遭遇的市民還有很多,他們大都是已婚一族。“婚后除了孝敬父母,親戚朋友都要走一圈。”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在走親戚的同時,家里有小孩的壓歲錢是少不了的。“幾個親戚孩子的壓歲錢就支出1000多元。”張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給小孩都是50元,現在出手最少就的100元。

  “上班后回想起過年的開支和過程,真是一種負擔。”張先生無奈地說,原本一年沒有回家的他本想全家團圓,好好過個年,沒想到過年的支出要比平時多得多,真是有點吃不消。

  相親趕場,疲憊不堪

  “今年咋沒領對象回家過年?”“老大不小了,啥時候結婚?”“看人家都找對象,你什么時候找?”……不知從何時起,晚輩結婚找對象成為長輩最為關注的問題。采訪中,不少單身市民表示,因為忙著相親,過個年比誰都忙。

  “七大姑八大姨都忙著給我介紹對象,實在是太熱情了。”26歲的王小姐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受到了眾親戚的關懷以后,今年同樣也是,從初三開始到初八,一共相親5次。“最后相親連心情都沒有了,甚至相親完連對方長什么樣都記不清了。”王小姐說道,開始她也很排斥,但考慮到親戚朋友介紹的,她也只能是硬著頭皮去。

  像王小姐這樣的單身族“被相親”不在少數。“春節前父母就告訴我要回家相親。”今年28歲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他也知道父母是好意,但是春節期間忙于趕場相親,實在讓他疲憊不堪,以致年后上班都沒有心情。

  對此,專家表示,結婚、生子、找工作是每個人一生中的重要部分,父母親戚對這些問題的關心也是情有可原。但父母、親戚的過分關心或許會給子女帶來心理壓力,但畢竟親情至上,子女應該和父母好好談談,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另外,春節本應是親人團聚的節日,不應為金錢和面子所累,讓春節變成一種負擔。“近年來,一些攀比風氣的形成,對于很多人而言都會苦不堪言。量力而行,金錢不能代表一切。”專家表示,無論是孝敬父母還是其他方面的支出,要依據個人能力而定,如果過度消費,對于自己而言春節的性質也就變了。

  文/圖  記者 張強

  ■心聲

  春節變“春劫”,讓人很無奈

  同學聚會、參加婚禮、壓歲錢、路費、節日禮品……一連串的花費,讓不少人感嘆,到底該不該回家過年。對于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王而言,春節儼然變成了“春劫”。“月薪三千多,回家過年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花的。”小王說道,除了孝敬父母必不可少外,其他的開支真成為他的負擔。

  在外地工作今年回家過年的趙先生,發現了老家過年的一些變化。“壓歲錢水漲船高,人家都給好幾百,總不能給的比別人少。”趙先生說道,有的親戚給壓歲錢都是五百元起步,平時賺錢不多的他,真是有點不能接受。

  “春節變‘春劫’,明年過年打算不回家過年了。”趙先生說道,現在人要“面子”、攀比心理比比皆是,這也無形中提高了支出,對于身為上班族的他而言,不回家過年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為了節省開支,過年選擇在單位加班。“我剛找的工作,還沒存下錢來,就不回家過年了。”小劉告訴記者,他現在月薪三千多,“除去房租、水電費和日常花銷每個月工資基本上不剩錢。”小劉無奈地告訴記者,回家過年來回的路費加上給親戚孩子的壓歲錢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他現在的經濟能力很難應對,“所以干脆不回家過年了。”小劉告訴記者,他現在工作剛穩定下來,打算等五一放假再回家看看父母。

  除了因為人情來往而頭疼的市民,春節期間忙于趕場相親的單身族也是疲憊不堪,不少人感覺春節已變成“春劫”,過年成為一種負擔。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春節 人情支出 萊西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