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崔永元與方舟子之間的“死磕”格外引人注目,他們針鋒相對的焦點就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方方面面的名人、學者隨之加入進來,掀起了爭論的新熱潮。 雖說真理越辯越明,但面對“轉基因”這個非常專業的問題,輿論場越是熱鬧,似乎越讓人摸不著頭腦。人們關注轉基因的是是非非,歸根結底還是關心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越是眾說紛紜,越需要
權威的聲音,通過及時詳盡的權威解釋,給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近年來,“轉基因”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在這場爭論中,有很多不同領域的人參與進來,看上去很熱鬧,但困惑依然難解。就拿眼前的這場“死磕”來說,盡管崔永元的社會責任感可圈可點,但從媒體人轉為大學教師,終究是個轉基因方面的門外漢;方舟子雖說具有一定的學術背景,但畢竟不是專業從事轉基因作物研究的。看起來兩人都言之鑿鑿、有理有據,但終究難以讓人信服。再加上一些不同領域、不同職業的名人參與,越是討論得激烈,越讓普通百姓無所適從。
從人們對崔方“死磕”的關注中可以看出,轉基因不只是科學問題,由此也反映出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焦慮。當下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屢屢發生,國人心里的弦一直緊繃著,由于不了解轉基因,更不知道如何判斷選擇,最終很可能導致對農業食品的廣泛不信任。現在似乎有個趨勢,很多參與討論者都把美國人吃不吃、歐洲人吃不吃當成論據。要知道,包括飲食文化、產業鏈條、監管機制等諸多方面在內,中外的情況都是存在差異的,把外國的態度作為判斷標準,只是“病急亂投醫”罷了。
對于“轉基因食品安全與否”這樣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問題,唯有權威機構的明確態度以及來自專業領域的科學解釋,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事實上,諸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文件長期存在,只是公眾知之甚少。就連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也坦言,科普宣傳不夠也是人們對轉基因充滿擔心的一個因素。要想讓人們改變無所適從的狀態,既要有權威部門的聲音,也要有常態化的宣傳,包括專家學者的表態,以及對相關政策法規的講解,使普通群眾也能對轉基因有個科學的理解。
至于具體的宣傳者、闡釋者,當然不能與相關企業存在利益糾葛,以免宣傳解釋起了反作用。不久前,某位支持轉基因的副部長曾受聘美國某公司的傳聞,就引發了輿論不滿,雖說最終被證實是假新聞,但其反映的輿情還是值得審慎對待的。
當然,把態度說明白,把道理講清楚,還只停留在認知層面,實實在在的監管更為重要。既不能讓那些掛著有機綠色標簽、實則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食品招搖過市,也不允許遮遮掩掩的轉基因食品蒙混過關。唯有專業權威的表態,科學客觀的闡釋,再加上嚴厲有效的監管,才是對公眾利益的尊重。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