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波
沒有戶籍改革就沒有真正的城鎮化。改革開放以來資源向城市的集中與陳舊的城鄉二元體制產生激烈矛盾,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工作卻不被當做城市人口對待,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務和福利,這最多只能說是一種城市的虛假繁榮。當然,自去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的通知》發布以來,地方上的戶籍改革實踐不無成效,但大城市仍是改革難以攻克的難關。 不同規模城市改革進度的不同,根本原因是經濟驅動因素的不同。近年來人口迅速向經濟機會豐富、基礎設施完善的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戶籍的“含金量”加大。因為戶籍主要關涉的并非人口登記而是其上附著的身份特性與待遇差別,在分稅制模式下地方政府承擔的財政壓力讓其變得謹小慎微。在各種現實條件限制下,大城市戶籍改革也許不得不走漸進路線,但大方向必須是繼續縮小城鄉人口、本地人與外地戶籍常住人口之間的權利、利益差距。
大城市戶籍改革難,是政府過度主導導致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均衡、歧視性的城鄉二元結構和公民權利保障弱綜合起來導致的惡果,但無論是政治上的平等原則,還是經濟上釋放中國勞動力要素潛力的需要,都要求該項改革必須迎難而上。長期需逐漸改變公共投資向大城市傾斜的狀況,促進地域經濟發展平衡,讓經濟力量來沖破制度壁壘。而“根本沒有辦法改革”之說,或者是一種失敗主義的宿命論,或者是一種推脫改革責任的借口。(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