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磊磊 上個月,濟南市民滕女士帶著孩子在趵突泉游玩時,孩子把喝完的酸奶盒扔進了泉池。滕女士借一把傘將酸奶盒撈出,被游客拍下來發到網上。不經意間,這位愛護環境的母親,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綠色媽媽”。在本報聯合阿里公益向她獎勵兩萬元獎金后,有關她的議論也越來越多,其中也夾雜了不少爭議的聲音。 有一部分人認為,滕女士能拿到這筆獎金,實在是太幸運了。甚至有人質疑,整個事件會不會是故意炒作。
根據記者的了解和觀察,滕女士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這么教育孩子的。在公交車上,她會把孩子扔掉的棗核撿起來,下車后扔進垃圾箱。她甚至從未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什么特別,只是盡到了為人父母該盡的責任。所以,這些不絕如縷的爭議,給滕女士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甚至一度不想去領取獎金。她曾無奈地告訴記者,“如果你們不報道就好了,我就可以沒有任何負擔了。”
思量再三,她選擇了領取獎金,并把獎金用于資助家庭困難的孩子。第一位資助對象,是濟南長清區孝里鎮胡村小學一年級女生陳安娜。這位“綠色媽媽”表示,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仍會持續幫助陳安娜,直至她讀完大學。
或許,“綠色媽媽”這個稱號的得來確實存在著偶然的成分,但如果滕女士沒有一顆積極向善的心,那么她也不可能出現在路人的鏡頭里。而她將獎金拿出來,資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更是這種善意向更遠時空、更高層次的延續。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為善絕不是一時之舉,而整個社會對于善舉的信任,也應該更多一些。
(作者為本報濟南新聞中心記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