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利權 醫患矛盾的關鍵原因不是醫院缺少“保安”,而是醫患之間缺乏一個高效可信、客觀公正的“裁判”。
緩解醫患矛盾,需要協調機制有效介入,讓醫患雙方回歸理解與信任。
10月25日早上8點左右,浙江臺州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3名醫生被一名持刀男子捅傷,其中1人傷重死亡。隨后,該男子被聞訊趕來的醫院保安制服。據查,犯罪嫌疑人連恩青此前為該院患者,對本人之前在該院的鼻內鏡下鼻腔微創手術結果持有異議。醫院方面說,遇襲的三名醫生口碑良好,與兇犯平時素無瓜葛。目前,兇手連恩青已被警方刑拘,并押送到看守所。
又是一起醫患矛盾釀成的慘劇。從2009年6月震驚全國的福建南平醫鬧事件,到2012年3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8歲實習醫生王浩的不幸遇難,再到這次溫嶺醫生1死2傷,醫患關系在劍拔弩張中充滿血腥。今年8月,中國醫院協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F有醫療體制中的種種弊端,加之頻發的醫療暴力事件,已經將醫生、患者之間的信任嚴重透支,本應相互守望的醫患雙方逐漸走向對立,救死扶傷的醫護行業已成為“高危職業”。
2012年3月,衛生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醫療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強化內部治安保衛體系;同年5月,衛生部、公安部發布《關于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醫鬧”被列入打擊范圍,并可能入刑;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與公安部辦公廳又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20張病床配備1名保安”。加強醫院安保或能制止施暴者的瘋狂行為 ,卻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在溫嶺這起惡性事件中,犯罪嫌疑人造成1死2傷之后才被保安制服——這樣看來,即使將來做到20張病床配備1名保安,失去理性的個別患者恐怕仍然能夠尋機逞兇。況且,諸如增加保安數量等措施仍未脫離“以暴制暴”的簡單思維,不僅渲染了醫院的緊張情緒,更可能引起患者的反感進而激發矛盾。
醫患關系之所以緊張,與患者維權難不無關系。醫療糾紛發生之后,患者及其家屬通過正常渠道進行申訴的道路極其艱難與漫長,相比之下,諸如“罵、鬧”甚至暴力血腥的極端方式則更為簡單 、直接。無論是患者的“鬧”,還是醫院的“防”,都不是治本的解決方式。醫患矛盾的關鍵原因不是醫院缺少“保安”,而是醫患之間缺乏一個高效可信、客觀公正的“裁判”。
緩解醫患矛盾,需要協調機制有效介入,讓醫患雙方回歸理解與信任。我們或可借鑒國外經驗,建立處理醫療糾紛的專門機構,將患者維權的過程制度化、法制化,讓患者與醫院能夠及時溝通,在平等對話的框架下理性解決問題。是醫生玩忽職守,還是患者無理取鬧,當有一個公正的“裁判”明斷是非時,醫患雙方才會卸掉難以維權的“包袱”,回歸醫療的信賴本質。
畢竟,醫生與患者不是天生的敵人。溫嶺醫患惡性糾紛再次警示:倘若沒有客觀公正的渠道讓醫患雙方平等對話,沒有一個公益重于商業的醫療體系讓醫患雙方回歸互信,那么,蠻橫的言語沖突甚至暴力對抗恐怕難以消弭。
相關新聞詳見本報今日A24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