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貴峰
獄警可為犯人私帶物品,還可幫忙打包飯菜;白酒裝入礦泉水瓶販入監獄,獄警、犯人成“倒爺”;監獄自開超市,家屬感嘆供犯人比供學生還貴;上“機器臺”工作到晚9點,花錢能享“優待”……近日,遼寧鐵嶺監獄因“冰毒交易”一事備受關注,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座監獄更多不為人知的內情。 身為司法工作人員的獄警,竟然成了向犯人高價兜售各種商品的“倒爺”,無疑構成一種“錢權交易”。這種“錢權交易”的暴利程度,也遠非尋常市場交易可比。
通過這種“錢權交易”,服刑人員也收獲了巨大的非法利益。眾所周知,嚴格限制包括生活消費在內的各種自由,是“監獄服刑”與監獄外自由生活的區別所在。犯人在監獄仍能自由地購買消費各種物品,甚至享受各種服刑“優待”,讓“坐牢服刑”原本應有的基本懲罰功能,及其背后內蘊的根本司法
公平正義,大打折扣。
然而遺憾的是,類似上述遼寧鐵嶺監獄的司法公平正義失守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罕見。據2011年媒體報道 ,在河北深州監獄,不僅“八成以上犯人都有手機”,而且一些犯人甚至擁有極大程度的行動自由——“晚上經常會有犯人在監區外面溜達,串門找朋友”。另據《瞭望》周刊此前報道,在一些地方監獄,諸如“黑老大”、落馬貪官之類服刑人員,事實上都不同程度存在“服刑如度假”的情況,如可以“不穿囚衣,不吃囚飯、回家過夜、外出會友,甚至去酒樓赴宴……”
我們常說,“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而相比公檢法等其他司法部門,看管服刑人員的監獄系統無疑是“最后防線”中的“最后防線”。道理很明顯,相比偵查、起訴、審判等一系列司法程序,“監獄服刑”才是刑事訴訟的最后環節,也是實現司法正義的最后關口。因此,一旦“監獄服刑”這道防線失守,監獄自身應有的公平正義就會蕩然無存,此前公檢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審批等環節的公平正義也會前功盡棄。如此一來,違法犯罪卻不必付出代價,誰還會再畏懼法律威嚴、甘心守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總書記這里所說的“每一個司法案件”和“所有司法機關”,顯然既包括“監獄服刑”在內的所有司法環節,也包括監獄機關在內的所有司法機關。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