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祥璽 針對近期媒體有關“梅吉祥、梅吉楊案”情況的報道,上海法院、檢察院表示,上海司法機關高度重視,已組織專門力量,對該案歷次復查情況進行梳理,并將依法就相關問題做進一步核查。“梅吉祥、梅吉楊案”是于1995年7月6日發生的一樁轟動整個上海灘的殺人案,梅吉祥因故意殺人被判死緩,弟弟梅吉楊作為從犯被判12年。上海退休高級檢察官劉炳華近日通過媒體表示,他奔走7年找到了能找到的所有證人,判斷自己已追到了極可能的真正兇嫌。(4月9日《京華時報》) 18年了,梅吉祥身陷囹圄,高血壓、心臟病、膽囊炎等多種疾病纏身,弟弟梅吉楊雖然提前出獄,但家已分崩離析。為此案奔走7年的退休檢察官劉炳華,在窮盡了司法系統內救贖的一切可能之后,終于決定打破沉默,向媒體公開這一“
冤案”,并最終得到了上海檢方的回應。對于梅氏兄弟來說,正義雖已遲到,但終將降臨,可歲月流轉,青春難再,他們的命運和人生軌跡已經永遠改變,讓人不得不感慨,這條通往正義的道路,未免太過崎嶇和
艱難。
18年了,監獄中的梅吉祥從未放棄申訴,983封從監獄寄出的申訴信件,訴說著他的冤屈和期盼。其親人、律師、檢察官和相關司法界人士也上下奔走,卻始終無法為梅氏兄弟討回“清白”。似乎“錯案”一旦鑄就,翻案就幾無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翻案”一詞甚至已成為司法領域人人避諱的“大忌”。這些年來,從佘祥林殺妻案、趙作海殺人案再到浙江張氏叔侄奸殺案,幾乎都是最終依靠“死者復活”“真兇歸來”等極小概率事件才得以洗脫冤屈,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司法系統內部的案件自查自糾機制難道形同虛設?
為此案奔走7年的檢察官劉炳華說,他在這個案件中,“深深感受到了案件糾錯機制啟動之難”。原因無他,正如別人所勸他的那樣,“你要考慮成本,救一個人,要毀掉這么多人”。況且,他要翻的還是一樁被收入教科書的“名案”,3位承辦者后來升任為處長,且都占據了關鍵崗位,翻此案即意味著一次顛覆,自然壓力重重。
由于法律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司法機關理當在辦案時精益求精,盡最大努力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但是,任何工作都不可能確保萬無一失,也不會有永不出錯的警察、檢察官和法官,從這個意義上說,司法機關更應該有主動糾錯的認知和勇氣。判錯了案子、冤枉了好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明擺著的錯案故意回避和掩蓋的心照不宣和默契。倘若“冤者”的血淚和控訴,律師和檢察官的良知、勇氣和堅持,都無法撞破這種默契,無法打敗這種普遍存在的潛規則,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悲哀。
培根曾說:“一次不公的判決,其惡果遠甚于十次犯罪。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的審判則摧毀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多個冤假錯案的陸續翻案,公眾對此類事件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對梅氏兄弟給予了很大的關注,我們希望,隨著上海檢方的介入,梅氏兄弟能盡快洗脫“冤屈”,我們更希望,司法機關能借此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執行案件糾錯機制,及時主動地糾正冤假錯案,并適時對外公開,真正還法律以公正與尊嚴,維護法律的神圣和權威。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