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一線勞動者走到聚光燈下 | 新京報評論
每一個勞動者都是托舉起城市繁華的基石。
▲在施工現場的建筑工人。圖/受訪者供圖
文 | 胡棲安
“把自己的大紅花獻給王宏偉!”
1月6日,青島地鐵集團舉辦慰問一線演出活動,一線勞動者代表戴上大紅花身披綬帶接受表彰。在演出現場,來自5號線中鐵十八局02工區保障班組的楊會昌激動地取下自己胸前的“建設一線表現突出工人黨員”的大紅花,戴在了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胸前。
這一精彩瞬間,讓人感動。在這一刻,這場慰問表彰活動的主角,不是地鐵集團的領導,也不是前來慰問演出的歌唱家王宏偉,而是農民工楊會昌,是楊會昌所代表的青島地鐵3萬多名勞動者,更是代表青島全市220萬產業工人。
讓更多農民工、一線勞動者走到聚光燈下,這是一座城市對辛苦一年的勞動者的敬意,也向全社會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具體而鮮活的人,每一個勞動者都是托舉起城市繁華的基石。
以楊會昌為例,這名來自云南山村的農民工,到青島建地鐵已有七八年了,也從一名普通民工變成了有一技之長的電焊工。楊會昌的滿足感,不僅僅在于他從勞動中獲得了自我提升,更在于他作為一名建設者獲得了承認、得到了尊嚴。而這,無疑讓他充滿激情。
▲班組會上工友開展小立法條款討論。圖/受訪者供圖
勞動者從輸出勞動中獲得收入、獲得尊嚴,這些都是積極、正向的回報。正如哲人說的那樣,人天生渴望被承認,內在的尊嚴感是人類尊嚴的基礎。一個社會應該盡可能地讓更多人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被承認,如此才能激發出最強勁持久的發展動能。
楊會昌常常喜歡聽到這樣的聲音,“老楊你快來看看,幫忙處理一下。”就像他胸前的大紅花一樣,對于他而言,這就意味著一種需要、一種角色、一種力量。
不僅如此,在青島,善待勞動者的努力表現在方方面面。這些年來,為來青務工人員提供崗位匹配、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為勞務協作地區開通專列等已成常態化機制。就在元旦后,青島市總工會還籌集專項資金1100萬元,開展困難職工幫扶、送溫暖慰問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溫暖行動。
而在制度層面,則把班組建設作為民主管理、創新發展的核心。以青島地鐵為例,集團致力于搭建起勞模工匠典型培育和梯隊成長體系,一線產業工人積極參與創新,僅去年一年,“五小”創新成果(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就達千余項,創經濟效益近千萬元。
青島是制造業大市,從紡織業“上青天”(上海,青島、天津)的無尚榮耀,到品牌之都的“五朵金花”,再到重塑制造業新優勢,產業工人是這座城市的濃重底色。一代代產業工人扎根一線,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攻關高精尖技術,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當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如何不斷優化管理生態,激發一線勞動者的激情和創造力,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不僅是擺在青島面前的考題,也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更多關注一線勞動者的收入和尊嚴,要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走到聚光燈下,“有地位受尊重得實惠”,無疑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