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東營“時光修復師”顏波濤:歲月留痕 城市有情
歲月留痕 城市有情
王 者
心與心的共鳴、情與情的共振,賦予城市溫度,彰顯城市胸襟
【人物】“時光修復師”顏波濤
【故事】在山東東營,有一位“時光修復師”。顏波濤經營著一家數碼工作室,從事電子產品維修。本職工作之外,他還義務幫助市民修復轉存老式錄像帶。這些年,他成功修復和轉錄2萬多盤錄像帶,累計時長超過3.5萬小時。小小的錄像帶,承載沉甸甸的情感。與兒時的自己重逢,與過世的親人重聚,坐上“時光機”,人們收獲溫情與感動。
【點評】
幫市民修復轉存錄像帶,顏波濤分文不取。無私的善意源自將心比心。幾年前,他的父親因病住院,為幫助父親樹立康復信心,他將記錄著父親青春歲月的錄像帶修復轉錄,與父親分享。看到父親振奮的神情,顏波濤決定將這份感動傳遞下去。回憶是一方良藥,如同冬日暖陽,賦予人們向上的力量。
漸漸地,除了承接他人委托,顏波濤也嘗試在二手市場主動收集有關東營城市印象的影像資料。夾雜著“雪花”的畫面,不僅定格了時間,也承載了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城市風貌、校園生活、聚會慶典……他將搜集來的影像整理發布在社交媒體,許多成長于同一方水土的陌生人得以相識。記憶,足以成為聯系鄰里街坊的人情紐帶。顏波濤將大家組織起來,分門別類建立互助群組。有人找到了合適的兼職,有人淘到了心儀的書籍,有人聯系上多年未見的舊友……一張愛心之網徐徐織就,人們找到了個人與城市、與時間的有機連接。
歲月沉淀的細膩情感令人動容,凡人善舉的溫暖人情同樣彌足珍貴。湖北咸寧,許典祥老人數十年如一日免費為居民修理電器;湖南沅江,康冬平、張超美夫婦堅持為孤寡老人和殘障人士愛心義剪;河北邯鄲,年過七旬的李貴江在路燈下擺攤,免費教孩子們書法……一個個愛心的節點,讓真情暖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傳遞,氤氳為城市中拂面春風般的人情味。一點幫助、一項服務也許微不足道,但正是心與心的共鳴、情與情的共振,賦予城市溫度,彰顯城市胸襟。
一座城市能否讓人有“此心安處”的歸屬感,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能否提供細致入微、引人留戀的真情關懷。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各類服務琳瑯滿目的當代社會,人們更加尋求情感價值的滿足。這樣一種人情味,來自記住你名字和飲食喜好的早餐店主,來自大嗓門噓寒問暖的保安大哥,也來自和你分享家常烘焙的隔壁鄰居。也許人們已經習慣了與陌生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禮貌而互不打擾,但“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始終是人們的內心需求。生活的角落里、內心的柔軟處,邂逅一份人情溫暖,有時就足以融化情緒的堅冰、重塑精神的豐滿。
無論能力大小,在他人有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貢獻綿薄之力,讓真情的火炬接力傳遞,讓笑顏驅散冷漠與疏離,我們將收獲更和諧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