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豈容“真人水軍”肆意泛濫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高書華
“網絡水軍”一直是互聯網時代的毒瘤。他們偽裝成普通用戶,有組織地集中對某件事、某種現象發表評論,不僅干擾人們的正確判斷,還參與網絡暴力、造謠引流、輿情敲詐、有償刪帖等違法活動,讓人深惡痛絕。
通過虛假賬號、AI賬號甚至盜用別人賬號等進行非法牟利活動,是“網絡水軍”常用的手段。而近日四川內江警方破獲的一起“網絡水軍”團伙案,又刷新了人們的認知。該團伙每一個會員賬號背后都有真人操作,規模達到10萬余人,更在其招募新成員過程中,產生了“人頭返利”的傳銷行為。
試想,一個聚集了10萬人的直播間有可能都是“真人水軍”,讓人不寒而栗。其存在,是對網購環境和社會治安的雙重危害。
從網絡環境來看,該團伙主要為直播間帶貨的商家“搖旗吶喊”,以掛榜、互動等方式干預消費者的判斷,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破壞誠信公正的網絡購物環境。據報道,該團伙在兩年多時間內,為小紅書、淘寶、拼多多等平臺1000余戶商家“刷單控評”,涉案金額高達1億元。
從社會治安來看,該團伙打著“躺賺”的噱頭招募全國各地人員充當“網絡水軍”,新會員需交納199元至2999元不等的會員費,從而獲得不同層級。其中,上三級人員主要靠下三級人員發展人頭,獲取人頭返利。這種明顯的傳銷行為,一旦運作方式崩塌,將給參與者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不但危害家庭安全,更有可能引發刑事犯罪。
“網絡水軍”無孔不入,在商品買賣的直播間、在演藝明星的“飯圈”、在公共事件的熱議區等,都能發現其蹤跡,他們在網絡的各個角落肆意發動惡意攻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輿論操控網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嚴重危害到意識形態領域。如今更是手段升級,形成新的變異,必須高度警惕。
不能由著“網絡水軍”肆意泛濫!要拔除這顆互聯網毒瘤,除各地網信、公安機關加強打擊力度外,“網絡水軍”肆虐之地的各類市場主體不能裝瞎,也應該盡到監管義務。
面對“網絡水軍”隱身幕后,人員分散,且形成層級分明、類別齊全的違法犯罪產業鏈,各相關平臺應強化審核,認真落實網絡實名制,從源頭阻斷網絡水軍的生存空間;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系統,提升管網治網智能化水平,構建政企合作治理的長效機制。
對于廣大網民而言,要有意識分辨虛假信息,面對網絡評論不輕信一面之詞,更要堅守底線,不能為了蠅頭小利充當“網絡水軍”的幫兇。當絕大多數人不當“水軍”,“網絡水軍”自然無法興風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