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作業咋有一股AI味?”當小學生開始用AI寫作業……

2025-02-24 09:32 海報新聞閱讀 (3255) 掃描到手機

寒假結束,神獸歸隊。開學一周,面對厚厚的寒假作業以及新學期作業,有老師忍不住吐槽:“這作業咋有一股濃濃的AI味?”

在眼下這個人工智能飛速進步的時代,AI已經逐漸融入教育領域,沖擊著老師、家長和學生心中最傳統的教育觀念。

充滿AI味的作業

幫助了學生,還是解放了家長?

“快去用AI學語數英,它真的能拉平教育信息差。”知名教育博主張雪峰直播時說。

自從用AI幫孩子完成作業后,張先生的手機里總是會被推送類似的內容。

張先生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這個寒假,兒子用AI完成了部分作業,這個行為是他同意的,也是他教給孩子的,用AI完成的作業,主要是一些讀后感、手工制作流程等內容。張先生認為,這些作業對孩子沒有實際意義。

“寒假作業要求孩子讀《伊索寓言》或者《中國寓言故事》,然后寫讀后感。我兒子很喜歡讀書,每天除了體育運動就是在家看書,哈利·波特、皮皮魯、舒克貝塔、金庸小說、四大名著、封神演義都捧著看。我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讀書應該憑興趣,只要他想讀書,讀什么書都可以,不應該只限制某幾本書,而且還要求寫讀后感,這會給孩子讀書施加壓力,失去動力。

為了應付寒假作業上的讀書筆記要求,張先生就使用AI軟件,讓“豆包”直接給出一份《中國寓言故事》的名詞名句,讓孩子抄在作業上。

有意思的是,后來他還讓“豆包”給出了一個《舒克貝塔傳》的讀書筆記,但這個讀書筆記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寫的。兒子很單純地照搬了上去:“讓孩子們懂得勇敢、友誼與正義,是難忘的童年讀物。”好在被張先生發現,及時將“讓孩子們”改成了“讓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留給家長的作業”也是張先生用AI完成的。

他讓“豆包”提供一個手工制作的步驟圖片,然后將圖片打印出來直接貼在了作業上。老師還讓他給孩子準備一個上學期三好學生評選展示中的自我介紹,最終也是通過AI來完成的。

張先生說,這些作業他都是當著孩子面用AI完成的,過程中還教孩子如何使用AI,“沒有必要避著孩子,AI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是必須接觸的東西,必須掌握的技能,就跟我們小時候用word、excel這些一樣。”

但他并沒有讓孩子獨立去使用AI完成作業,他認為AI是一個工具,未成年人還不能很好地掌握如何利用這個工具,“好比一把刀,用于切菜那是廚師,用于害人那就是罪犯。”

目前,張先生跟孩子達成協議,作業還是要自己完成,如果有題目不會做,可以在家長在場的情況下使用AI來講解、分析、輔導。

網絡上也有些家長分享使用AI完成作業的經歷,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這些經歷大多跟張先生相似,都是用AI去完成一些“留給家長的作業”。比如在半月談的文章中,北京市民王先生就是用AI幫孩子做了“北京中軸線”的手抄報。

有媒體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此話題展開調查,數據顯示,使用過AI完成寒假作業的學生占比達40%。

能不能用AI寫作業,給個理由?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如今用AI寫作業的不在少數。多家媒體報道稱:“第一批用AI補作業的孩子出現了”。

在互聯網上也有相關討論,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學生一族各有各的理由。

“每年寒假作業都讓寫《過年》,不如讓AI幫我編。”有網友說。

還有人為使用AI寫作文找理由:“本人中學生,感覺AI寫的作文結合我自己的,出來的東西就比我的強多了,反正記敘文自己寫也是編。AI寫下來的東西,只要自己死記硬背下來,考試時候能用上,那也是自己的。”

相對學生們為了圖省事的一邊倒,家長們對AI寫作業的態度明顯分成兩派,一派堅決抵制孩子接觸AI,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懶惰,喪失思考能力。

還有一派家長認為,如果孩子遇到不會寫的作業用AI來講解也可以,“不用AI也得用家長,AI講得比家長好,還不費媽,多好。”

在一個有關“AI寫作業”的視頻下面,就有兩位不同觀點的家長爭論起來。

一位家長說,希望不要誤導孩子,用AI寫作業會缺乏基礎構建能力,她兒子也喜歡用AI寫作文,離開AI就動不了筆,后來禁止用了,才慢慢的能寫一百字。

而另一位家長表示,“我覺得很好用,而且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例如一篇作文,我們只需要口頭表達一下,然后AI稍微修改一遍,我們再過一遍就可以了,這一樣是孩子的表達。”

張先生坦言,他用AI幫孩子寫讀后感、手工制作步驟這些作業,其實就是解放自己,“一些作業最后都推到家長身上,以前家長對這些‘留給家長的作業’苦不堪言,現在有了AI工具,分分鐘就可以弄完,大大節省了家長的時間。”

至于孩子是不是要用AI寫作業,張先生覺得,不出三年,AI就要全面融入到教育中,這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想躲也躲不開,“我覺得凡是AI能完成的作業,在未來的教育中就都不再是必須完成的東西,所以沒必要讓孩子躲著AI。”

痕跡明顯、易被識別

AI作文難過老師關

在用AI寫作業時,語文作文成為重災區,這也是因為AI作文是最容易被識別出來的。

北京大興區興華中學的徐爽老師說,她在學生寒假的周記作業中看到了AI的痕跡,內容空洞、表達模式化,后來詢問了學生發現果然是AI生成的。發現問題后,她與學生私下交流,了解學生使用AI的原因。如果是沒學會,她會對學生加以輔導,但如果學生純粹為了偷懶,那就要引導他們自主完成作業,認識到獨立完成作業的意義,然后讓學生重寫。

北京師范大學密云實驗中學的高中英語老師張愛華坦言,她也發現有同學在用AI完成作業,比如英語作文,表達過于高級,語法結構過于復雜,與學生平時的英語水平不符。她的做法跟徐爽老師一樣,也是私下了解原因,針對學生的問題來解決。

北京東城某中學的語文老師李娟(化名)說,她不知道現在的AI寫出來的作文已經很厲害了,因為平時工作生活也沒有接觸過AI工具,她一直覺得AI寫作文是老師能夠肉眼就看出來的,所以覺得學生們不會那么傻,家長也不會同意孩子用AI寫作業,“只要還有考試,AI寫作業就不會大行其道。因為最后考試的是學生,不是AI。用AI寫作業只能是害了孩子。”

據央視新聞報道,湖南、寧波等地也發現有學生使用AI寫作業。湖南長沙雅禮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俞毅對班級學生的寒假作業進行了分析,發現AI含量偏高。“寒假我們班同學寫了10篇作文,很多孩子寫家鄉的變化、科技改變生活,然后下面一串一串排比句,就是典型的AI生成語言,這個是能夠發現的。”

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學校考慮使用“AI檢測”去核查學生寫作業的AI使用率,但目前類似的工具還沒有出現,學校只能是靠“人眼識別”。

不過,從北師大密云實驗中學校方的角度來看,他們對AI還是保持著相對開放的態度。在開學第一課中,校長王欣就讓同學們以熱詞“DeepSeek”“春晚機器人”“哪吒”搜集線索,講述背后主創團隊的故事,勉勵大家要認清目標、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學校布置的“非遺鬧春,話年天福”主題寒假實踐作業中,高二7班學生王可盈運用AI技術創作的春節主題“創意蛇”作品還得到了學校師生的認可。

傳統作業模式亟待升級

AI倒逼教育向多元化調整

實際上,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早已意識到,未來的教學必須要適應時代科技的發展。

“AI寫的作文里那一串一串的排比句不正是老師希望看到的嗎?”張先生覺得,兒子在學校學習寫作文,老師要求要有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以及總分總結構,有這些就能得高分。

“AI是靠學習得出的結論,那么AI寫的作文是從哪里學來的?當然是網絡上那些作文范文。”這也讓家長陷入思考:當老師批評AI寫的作文空洞、模式化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也在否定自己過往對作文的要求?

“AI可能會在幾年內改變整個教育體系,學校教育應該更注重創新性、實操化、個性化、場景化、社交化。”張先生表示。

大興區興華中學的徐爽老師意識到,未來要給孩子布置更多個性化、創新性和探究性的作業,讓AI難以直接提供答案。例如,布置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觀察作業、實踐作業,如小組合作項目、實地調研、實驗探究、創意作品等。同時,引導學生合理利用AI拓展知識。

正如半月談雜志在撰文中指出,傳統的機械化、重復化、指標化的作業模式亟待升級。基礎性作業應適量,以切實為學生減負;同時要突出學科交叉融合,設計基于真實情景、貼近生活的開放式作業,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動手探索中學習知識、鍛造思維。(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