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4月28日消息 在平度市李園街道戴家莊村,幾乎每天清晨,村民們都會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拿著一把鏟子,一個塑料袋,遇到雜草便用鏟子鏟除,遇到垃圾撿到垃圾袋里,再丟到垃圾桶中。“這可不是拾荒的,這是我們的老黨員!可是我們的榜樣哩!”村民口中的老黨員,就是戴家莊村今年93歲的建國前老黨員代錫海。
代錫海
我是黨員,就要為村民帶好頭 上個世紀80年代,代錫海年滿退休。突然間閑下來的他通過觀察發現,村民們的環保意識還不強,村里面的各類垃圾比較多。于是,他就每天早上義務清掃街道,和村民們宣傳村莊環境整潔的益處,久而久之,村民們也自覺主動地加入到衛生清潔的隊伍當中來,各自把門前街道的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
車輪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任村黨支部書記代朝霞深有感觸:“老人把打掃衛生這件事一做就是30多年,我們這些小輩的看在眼里,羞愧在心里,覺得自己年紀輕輕竟然不如一個耄耋老人。現在村里的黨員干部主動組成了服務小組,和老人一樣走街串巷打掃衛生,我們村的村容村貌有目共睹。”
2015年,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代錫海老人也是積極投身到環境整治中。當時老人已經年近90歲高齡,村中又時常有垃圾車和清運車出入,村里人都勸他太危險了不要出門,打掃衛生的事由年輕人做就行,但是老人心里還是惦念著。白天為了讓大家安心他便在家休息,但是到了傍晚還是放心不下,跟家人借口說出門遛彎,悄悄拿著垃圾袋沿路拾垃圾。有幾次被村干部發現了,強行把老人送回家,但是第二天老人還是會偷偷出門。“我是黨員,不管多大年齡,都應該沖到前面,這是我的責任。”老人說。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依葫蘆畫瓢”有樣學樣,把保護環境當作一種習慣,現在的戴家莊村環境優美,大家積極向上的風氣也越來越濃厚。
我沒文化 但是要讓村里的小輩們養成學習的習慣 代錫海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擺書攤。每到中午放學的時間,老人的書攤前總會圍繞著一群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這可不是代錫海發家致富的捷徑,這些書,他都是免費贈送給村民們。
代錫海
“我沒上過一天學,但是幸虧頭腦靈活,什么東西一學就會,但是年輕的時候也吃了沒文化的虧。村里的小孩子們可不能跟我這樣。”代錫海看到村民們有學習的愿望,便利用空閑時間到市里的舊書攤挑選內容積極向上的、有科普意義的圖書,帶回來免費送給有需要的村民。這些年,他將自己淘來的醫藥偏方、畫冊、輔導書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人,幾十年來送出了5000多冊圖書,還有人特意從萊西、即墨等地趕來求書,老人都慷慨贈送。2016年,戴家莊村籌建了全市第一所村史博物館,代錫海主動捐獻了《易經》、《論語》等珍藏多年的文學書和家中的老物件,同時給村農家書屋捐了400多本畫冊。“村里的人們有了文化,生活就會更上一層樓。”代錫海如是說。
其實,代錫海的家庭并不富裕。兒子先天性殘疾,兒媳婦也是殘疾人,都需要他照顧。面對老人這樣“胳膊肘往外拐”,兒子兒媳卻沒有半點怨言。“父親是我們的榜樣。雖然身體不好,但是我們也可以自食其力,有機會也會像他那樣幫助更多的人。”
老百姓有困難,我們就要第一時間出現 代錫海早年擔任村主任的時候,便常說老百姓遇到難事,作為領頭人就要第一時間出現,幫他們解決困難。他之后的每一任村干部,也都將“村干部為村民”格言記在心中,時時事事以村民為重。到現在,除了村干部,黨員們也是村民們身邊的“貼心人”,遇到困難黨員們都沖在前面。黨員代振海之前在外地經商,退休回鄉后受到村里黨員的感染,主動承擔起了村民的家具維修工作。“看著村里這么大年紀的老黨員都在義務奉獻,我們有什么理由推辭呢?”
也許做一件善事并不代表偉大,但30多年如一日不斷地做善事絕不平凡。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代錫海老人用點點滴滴的付出凝聚成黨員和老百姓之間最溫暖的連心橋,充分展現出了一名共產黨員身先士卒、默默奉獻的赤子情懷。
文 于千千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