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年集上有位八旬"葫蘆爺爺" 曾騎車去山西賣貨

2018-02-04 09:43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永端

  身裹棉衣、頭戴護耳,長發和眉毛直豎著,單就這身裝束和容貌,行走在年集上的劉慶玉老人并不會引起旁人的注意,可真正吸引他人目光的,是他手里那些彩繪的“藝術葫蘆”。

  如今年逾八旬的老人65年前曾因考上美術學校,被村民稱為“秀才”。為了賺錢養家糊口,他曾從山東騎著自行車翻越太行山去山西省趕集。老人說半個世紀來中國年集的變化讓他“不敢想象”,當初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年俗物件,已然成了傳統藝術。

  八旬翁集市上賣葫蘆

  臨近年關的城陽區流亭大集上人頭攢動,各式商品琳瑯滿目。賣花草的搭起了塑料帳篷,賣衣服的擺起了臺子,賣食品的在一旁大聲吆喝。人流中,一位老人手拿一根竹竿,竹竿上掛著6個大小不一、畫了畫的葫蘆一路走來,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些孩子愛好的玩意,連一些成人也湊上前去看個稀奇。

  “大爺,你這畫的葫蘆多少錢一個?”一名領著孩子的女子向老人詢問藝術葫蘆的價格。

  “30元一個。”老人利索地回道,“不管大小都是30元。自己種葫蘆,自己畫,不為掙錢。”

  “這葫蘆上的人物、花鳥魚是您畫的?”記者向老人詢問。

  “是我畫的。”老人慢悠悠回答。老人告訴記者,他叫劉慶玉,今年81歲了,已經在年集上賣了幾十年的東西。

  八旬老人何以來年集上賣葫蘆?為免打擾老人生意,記者要了老人電話號碼后,待事后再去拜訪。

  1月30日下午,半島記者撥通了劉慶玉老人的電話,接電話的是劉慶玉的老伴楊文蘭。楊文蘭說老伴劉慶玉到鄰居家去下象棋了。

  在與楊文蘭老人的通話中,記者問起劉慶玉的葫蘆畫。楊文蘭告訴記者,葫蘆上的畫是老伴親手畫的,他從小有畫畫的天分。

  賣葫蘆只為圖個樂兒

  1月31日,記者按約定趕到城陽區水岸綠洲小區,再次見到了劉慶玉老人。老人告訴記者:“賣藝術葫蘆不是為錢,就為圖個樂和。”

  在老人家的桌子上放著兩個看起來有些古怪的大煙斗,記者拿著反復看,沒看出門道。

  “這兩個煙斗是我自己做的。”老人笑了起來,“是用一個廢棄小燈管做的,一共做了4個,大小都不一樣。”說完,將煙絲放進煙袋鍋里點燃,吧嗒吧嗒抽了起來。

  老人將身份證拿給記者看——出生日期1937年5月7日。可實際上,老人精神矍鑠,根本不像年逾八旬的樣子。

  老人說,這些年他每年尤其是臨近年關,總會在葫蘆上作了畫,之后帶到年集上出售。

  “現在賣藝術葫蘆的越來越少了。”他說,自己在葫蘆上作畫,就是期待藝術葫蘆走入更多的尋常百姓家。

  老人的老家在濟寧市梁山縣,二兒子從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后來到青島工作,后來大兒子和女兒也從梁山來到青島工作。3個子女也就把老人“勸”到了青島。就這樣,老人每年春秋季就返回梁山居住,夏冬季節再來青島避暑、避寒。

  在老家,老人在院子和墻角種了葫蘆,秋天收獲后將這些葫蘆曬干了,次年作上畫就帶到青島來賣。

  記者看到,八仙過海的仙人在老人的葫蘆上栩栩如生,十二生肖在葫蘆上活靈活現。除了這些,老人畫的荷花、仙鶴、浮云、花草、走獸更是韻味十足。

  老人告訴記者,葫蘆作畫的第一步是在曬干的葫蘆上打輪廓,往往一畫就是十幾個甚至二三十個葫蘆;第二步就是上色,綠的、紅的、黃的、粉的、白的都要分開進行;等葫蘆上的顏色晾干,最后一步就是涂清漆。畫的表層涂上一層清漆,顏色就被清漆封住了,藝術葫蘆就完成了。

  大冷天去集市上賣葫蘆,孩子們不止一次阻止過他,但老人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愛好,與賺錢多少無關。

  老人除了用顏料作畫之外,還用烙鐵作畫,他不僅在大葫蘆上作畫還在小如拇指的葫蘆上作畫,小葫蘆賣10元一個。

  老人眼中的年集變化

  不管是在老家梁山縣還是在青島,趕集幾十年的劉慶玉目睹了山東年集的變化。

  “我的老家在梁山縣,早些年我在老家趕年集。”劉慶玉說,20年前他來青島,開始在青島趕年集。不管是老家的年集還是青島的年集,不容置疑的是,年年都有新變化。

  劉慶玉說,30年前他去趕年集,那時侯1元錢可以買1斤葵花籽,7毛錢可以買一斤油條,有1年眼看快過年了,他手里沒有錢,到鄰居家借了2元錢趕了個年集。

  老人說,他年輕時趕集,放貨的臺子都是石頭壘成的,馬車、驢車甚至牛車都是交通工具,現在賣主都開著自己的小貨車、小轎車。原來年集上的年貨幾乎都是當地產的,現在不管是北方產的還是南方產的,甚至是國外的年貨都能買到。

  現在老人不光是趕流亭大集,有時還趕李村大集或即墨的大集。“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起來了。”劉慶玉說,“早些年農村大集上到處都是吆喝著賣民間工藝品的商販,可現在這些民間工藝品越來越少了,甚至面臨失傳。”

  正是眼看著越來越多的民間藝術即將失傳,老人才將自己親手制作的“藝術葫蘆”帶到了年集上。

  ■人物故事

  18元學費攔住他求藝路


  旱煙絲在老人的煙袋鍋里燃燒,老人的鼻孔里冒出縷縷白煙。

  “年輕時,你在我面前,我很快就能給你畫一幅肖像。”劉慶玉老人告訴記者,“現在年齡大了,思路和手工不如當年了……”老人說,他小時候在農田里跟著父母干農活看見一只螞蚱,就能用手里的草棒在地上畫出來,父母看了都咯咯笑。

  12歲那年,劉慶玉的父親早逝,家里的主勞力沒了,家境從此日漸窘困。

  “聽說您早年考上了美術學校?”記者問。

  劉慶玉說,他16歲那年曲阜的一個美術學校招生,于是他步行走了近百里路前去應試。當時劉慶玉畫了個門神,并在門神上題了字,主考老師當場就錄取了他。老師告訴他學費18元,讓他回家準備學費上學。當消息傳回村里,村民知道劉慶玉考上了美校,還給他了“秀才”的美稱。

  雖然被美術學校錄取了,可家里實在湊不出18元學費,劉慶玉最終只得放棄學業。此時的他意識到了錢的重要性。于是,他跟著老鄉去了吉林長白山。

  到長白山后,他畫畫的特長展現了出來。“那時做家具興裝飾。”劉慶玉說,誰家做家具就讓他在櫥子、柜子或椅子上畫上一些花鳥瑞獸,為此他在當地很快小有名氣,而且畫畫賺的錢足夠養活自己。再后來,劉慶玉為了維持生計,暫時放下了美術愛好,跟隨老鄉到長白山一帶的深山中挖人參,那里常有黑熊出沒,挖山參的活辛苦又危險。

  在吉林漂泊6年后,劉慶玉賺到了一些錢,回到老家山東梁山縣結婚生子。上有老人下有3個孩子的劉慶玉為了一家生計,開始做生意。他買了輛自行車,從梁山縣出發到當時的東明縣乘船過黃河,之后再騎車翻越太行山,到山西晉城買賣羊皮并將當地產的茶壺運回梁山出售,路上一來一回就是10天時間。如此辛苦賺錢養家糊口,供3個孩子上學。

  年輕時趕集為謀生,但劉慶玉一直沒有放棄作畫。“這是我1990年畫的。”說話間,劉慶玉給記者指著一幅掛在墻上的《仙鶴圖》,“這畫在墻上掛了28年了。”

  在劉慶玉看來,只要用心,處處都有藝術。他手機上的一幅照片顯示出兩個羊頭,其實這本是兩個羊頭骨,被他重新進行描繪后畫成了活靈活現的羊。

  從總角之齡到耄耋之年,從早年在梁山、山西趕年集賣貨到如今在青島的年集上賣藝術葫蘆,親身目睹和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年集變化,老人感慨:“現在年集變得不敢想象。”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青島 年集 葫蘆爺爺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