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撫寧6月4日消息(記者 王曉蕾)在王桂香家中的櫥窗里擺著一本相冊,綠色的底色上有兩條橘紅色的金魚,因受潮的原因,封面的硬紙板有些鼓起,第一頁用鋼筆工整地寫著:“贈好友桂香,友誼長存”。
這本相冊是1980年大學畢業時,室友送給王桂香的禮物。從嶄新到泛黃,雖然幾經搬家,她卻保存完好地珍藏了37年。說起里面的每一張黑白照片,已經61歲的王桂香都會有著聊不完的故事。
王桂香家的老相簿
王桂香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大新寨鎮戰馬王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那一年她成了全村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金鳳凰”,并報考了當時的唐山衛校。
入學報道那天,火車從戰馬王村到唐山,咣當咣當地開了3個小時,王桂香說,她的人生也由此轉動起來。
“必須要考大學,換成‘糧食本’”
身高將近一米七的王桂香有點駝背,在醫院退休后,又患上了腰間盤突出的毛病。她總說,這是年輕時下田種地累的。
王桂香生在一戶農村家庭,當時全國經濟形勢不好,農村更是窮得揭不開鍋。一家8口人擠在一間30平米大的小黑屋里,冬冷夏熱,每天家中只有父親、大哥、二哥三個干活的勞力可以吃上帶米粒的粥。
在王桂香的記憶里,從小為了補貼家用,總是有干不完的活兒。因為家里窮,日常用的很多東西,王桂香都會自己做,“當時全家人穿的鞋、蓋的被子都是我縫的。”王桂香拿出一床剛剛縫制好的小薄棉被,“這是給我孫子做的,只是現在年紀大了,針腳都有點縫不密實了”。
王桂香小時候居住的老房子
14歲那年,王桂香初一畢業,作為家中的大姐,她主動輟學幫襯家里種地。整整一年,風吹日曬,手糙了、臉黑了、腰也彎了,當她抱著自己沒日沒夜做的女工,輾轉幾趟車到城里賣時,發現賺得利潤實在少得可憐。
“那時我才慢慢明白,悶頭苦干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生活,要想不過苦日子,就必須要考大學、跳出農村,換成‘糧食本’”。
王桂香口中的“糧食本”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紙,但是卻承載著那一代農村年輕人的夢想和追求,因為這張紙是由“農村人”變成“城市人”的證明,意味著可觀地、固定地工資收入,是可以改變家人生活、改變個人命運的通途。
“機會終于來了!”
扎著兩個麻花辮,穿著隊里發的軍大衣、帶著棉制的軍帽子,這是王桂香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42年前,她高中畢業,正在村里的生產隊當婦女主任。一向風風火火的王桂香一邊看著照片一邊笑著說:“你看看當時緊張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擺”。
王桂香在生產隊時的老照片
1966年中國各大高校停止招生,1975年高中畢業的王桂香放棄了一個月30塊錢,當公社老師的機會,選擇回村兒里當了一名下田干活的婦女主任。
“我母親當時一邊哭一邊罵我傻,就想讓我去當老師掙錢補貼家用,為了這件事,我們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但是,當時有規定,在生產隊干滿三年就可以推薦入黨,然后就有機會被推薦去上大學。僅僅這一點,王桂香就篤定了自己的選擇。
放下筆桿子,挽起褲腳、抗起鐵鍬,王桂香就這樣努力辛苦了三年,直到1977年。
“10月21日”,當記者問到61歲的王桂香什么時候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時,她沒有猶豫地就說出了具體的日期。
那天,村頭廣播響起的時候,23歲的王桂香正在組織大家進行梯田改造。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后,王桂香的心一下子就亮了起來,“機會終于來了!”
那段時間,鄉里鄉親見面第一句話總是:“你要考嗎?”或是“你閨女兒子要考嗎?”。有點文化的年輕人都躍躍欲試,準備借此機會,跳出農村改變命運。
從消息發布到高考開始,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三年前,高中畢業那天,王桂香把課本拿紙包好,壓在了箱子的最下面。當時的她,怎么也沒想到還有機會再次翻開這些書本。已經習慣每天與泥土、針線打交道的王桂香,看著課本上那些似懂非懂的模糊知識,心里面多少有點沒底。
當時生產隊鼓足干勁搞生產,婦女主任的活兒一樣都不能少干,王桂香的復習時間只能在晚上。一個月的時間,從生產隊回到家,她總是開著煤油燈,搬著小桌子在炕上學習到深夜,一頁一頁地啃。
“我大妹子真行,考上了!”
考試當天不到5點,王桂香就爬了起來。冬天農閑,家中的大多數人還沒有起床,她喝了兩口早已擺在桌子上、還冒著熱氣的粥,跟母親道別后,裹上棉襖,核對好書包里的文具,便走出家中大門。
考場設在王桂香母校的大新寨中學,她在這里讀了4年書,輕車熟路來到門口,卻被校門前的兩排武警嚇了一跳。“當時村里人都怕帶著大蓋帽的警察,一下子站了這么多,我立馬緊張起來!”。因為前幾年一直在搞“開門辦學”,誰也沒有想到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如此嚴格。
高考場景(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個月后的一天,王桂香正在田間干活。在生產隊做工的大哥突然跑了過來,滿頭大汗。“我大妹子真行,考上了!”
王桂香家有6個孩子,兩個哥哥已經成家,留在村里務農,兩個妹妹早早地出去打工,一個弟弟還在上學,而她是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報考的唐山衛校雖然只是一個中專,但是卻也能夠實現她的大學夢和“糧食本”。
“我們大丫頭會學習,腦子也靈光,別人看幾遍的東西,她一遍就能背下來”,當時,王桂香的母親每次見到鄰里都禁不住夸一夸自己的閨女。
戰馬王村所在的大新寨鎮一共600多個考生,成功考上大學的一共5個人,王桂香就是其中一個。“很多當時在學校當老師的同學都沒過呢,我可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每當說起這件事,她總是難掩自豪。
“如果沒有高考,我就一輩子下地種田吧”
相冊里,王桂香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是與大學同學的一張合影。照片中的學生們穿著白襯衫、翻領外套,扣子統一扣到最上面,梳著齊刷刷兩個短麻花辮子。“那時候的人都樸樸素素的,多好看!”
大學同學合影(最上排右二為就王桂香)
那時,照片中的王桂香已經在唐山衛校度過了一年的大學時光,從初到大城市的新奇和向往,到現在慢慢融入,當從戰馬王村到唐山的火車發出第一聲“咣當”,意味著王桂香已經慢慢遠離家鄉和過去的日子,來到了下一段新的人生。
剛下火車的王桂香緊緊攥著臨行前父親塞給她的10塊錢,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看哪都新鮮,看到什么都想問一問。
1978年的唐山,剛剛從大地震的陰霾下走出來,百廢待興。當時的唐山衛校連一塊像樣的牌子都沒有,之前的宿舍樓都被震塌,很多新生只能住到臨時搭建的房子里。8人的大通鋪,卻也比家里寬敞些,這使王桂香很滿足。
兩年的學校生活,王桂香出去逛的次數卻少地可憐。“大家都知道這學習的機會來得太不容易,卯足了勁兒學習。晚上9點熄燈后,很多學生去路燈底下看書,一點不敢懈怠。所以,我也一定不能掉隊。”
王桂香在唐山衛校學習了兩年,畢業后被分配到了離家不遠的縣城醫院,換了心心念念的“糧食本”,當了一名護士,還把家中的父母親接到了城里住。
如今,很多曾經的初、高中同學留在了老家務農,王桂香每次回去都會去看看他們。村兒里人有個頭疼腦熱也都會找她幫忙,而她也樂意幫著這些曾經的鄉里鄉親們。“桂香真有出息,還是個熱心腸!”,每當同鄉人提到王桂香總是會豎起大拇指。
唐山衛校同學聚會(右二為王桂香)
在眾多的黑白照片中,有幾張彩色的照片夾在相冊中間,那是去年唐山衛校同學聚會時,與幾個要好姐妹們的合影。如今,已經為人父母、抱上孫子的他們在一起聊起當年的青蔥歲月,總是慶幸當年那次改變命運的考試。
當然,王桂香也會和偶爾向人聊起,如果沒有1977年的那場考試,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糧食本是我的夢想,如果沒有高考,我很可能就在農村找人嫁了,一輩子下地種田吧”。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