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十二屆三中全會喚醒經濟頭腦 農民成了企業家

2013-11-08 21:1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秦國云深刻體會到,沒有好政策就沒有自己今天的事業。工作之余,他經常讀有關領導人的書籍。記者 孟達 攝



致富后的秦國云熱心慈善事業,獲得了許多榮譽。記者 孟達 攝



  1984年,19歲的秦國云辭去了在夏莊印刷廠的穩定工作,每天騎五個小時的自行車奔波于撫順路和惜福鎮,成為那個時代較早的“菜販子”。

  這一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正式宣告了“商品經濟”的合法性。也就是從這一年起,不安分的秦國云從販運蔬菜起步,還在忐忑不安中開始涉足回收廢舊鋼材等生意。

  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秦國云的生意逐漸從“偷偷摸摸”轉為光明正大。

  如今,秦國云早已從當年的窮菜販變成了年入百萬的富翁。在他看來,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惠及了那個年代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有夢想、敢闖敢干的人。

  “不安分”的農民

  不愿受人管,也過不慣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

  秦國云出生于1965年,是惜福鎮人。16歲那年,秦國云進入夏莊印刷廠里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令村里不少人眼紅。“改革開放初期,開始有了合資廠,還有一些老的集體企業,當時這些廠很難進。”秦國云說。

  “我是個農民,沒文化,沒水平,但是有口氣。”秦國云說。不愿受人管,也過不慣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

  那是在1984年7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開會討論《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提綱,當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這個決定,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第一次寫進黨的決議。

  文件明確提出了中國要實行“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改變了原來“ 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成為改革開放的綱領性文件之一。“報紙上、廣播里都在說商品經濟,要開放,要市場。”秦國云回憶說:“ 那市場,不就是誰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嘛。”這 ,就是機會。

  在“商品經濟”漸成共識之后,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在這幅畫卷的另一邊,是同村的妻子幾經周折為秦國云爭取到一家合資企業的報名資格。秦國云卻毫不猶豫地擺擺手:“我自己干。”

  批發蔬菜的商販

  “十二屆三中全會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秦國云說。

  自己批發東西再倒賣出去,這個現在看來極其簡單的工作 ,那個時候卻是新鮮的。

  在當時一些人看來,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那么與之相應的商品經濟就是資本主義,是需要否定的。秦國云不這么想:“ 會上都說了要搞活經濟,也沒有糧票這一說了,我咋不能靠這個賺錢?哪個行業賺錢我就干。”

  他和妻子秦菊香盯上了賣菜的生意。“沒錢,就買了兩輛自行車,騎車到撫順路批發市場去批菜賣。”他回憶說,從老家惜福鎮到撫順路批發市場,小兩口需要整整騎兩個半小時 。那時,他們每天將300多斤菜從市區運到惜福鎮、流亭甚至即墨等地販賣,為小家庭帶來了比上班收入高幾十倍的利潤。

  除了賣菜,兩口子還將生意擴大到了日用百貨:“肥皂 、洗衣粉我都賣過。”這樣的生意,秦國云一直跟自己的妻子做到了上世紀 90年代初,在村里名聲大噪。周圍的朋友從最初的羨慕、疑惑、不敢行動,變為爭先恐后投入市場經濟的浪潮。

  “ 十二屆三中全會對我最大的影響 ,就是商品觀念 、市場觀念。”秦國云說。這次會議后,青島市鄉鎮企業、個體工商戶異軍突起并迅猛發展,帶動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力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帶來了經濟的繁榮。

  倒鋼鐵的冒險者

  “都改革開放了,我覺得誰能做啥就做啥,我就開始自己弄鋼。”

  “那時‘ 老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說的少了,大家都開始說‘錄音機、電視機、電冰箱這新三大件’了。”今年70歲的郝大爺回憶,伴隨著布票、肉票、油票、糧票、電視機票逐步走入歷史,生活物資短缺逐漸成為歷史。秦國云也開始體會到:“得跟著時代走,眼光要新。”

  可新眼光也讓他一度深陷疑惑之中。“我不懂啥是商品經濟,啥是市場經濟,啥生意都做。”秦國云透露,當時從事回收鋼材的生意,其實就是游離于政策之外的“探索”。

  從全國范圍看,1982年以來,由于單位基建和群眾建房需要,鋼材需求劇增,供求關系緊張。鋼材作為特殊的生產資料,仍采用計劃經濟的方式,上世紀 80年代初原國家物資部設立金屬回收局,廢舊金屬統一回收。

  “ 當時,在板橋坊有個回收單位,從廠里拉一些廢鋼回來,再平價賣給制造企業。”秦國云說,那時候,私人回收廢鐵、廢鋼材,是不被允許的,但存在一定的利潤空間。

  “都改革開放了,我覺得誰能做啥就做啥,我就開始自己弄鋼。”1985年,秦國云向鄰居借了500元,開始了倒賣廢舊鋼材的生意。“那時候,沒有人愿意給你,只能一家一戶挨著門求。”秦國云稱。

  膽戰心驚的生意

  “被抓住,一次就會罰200元,真心疼。”

  這個生意利潤很高。為了“搶貨”,他不得不給出高于國家回收的價格,700~800元/噸,倒手賣掉每噸能達900~1000元。“ 一周拉一兩次,剩下的時候賣菜。每個月都能獲得上萬元的收入。”秦國云說。

  這樣鋌而走險的“探索”并不是沒有吃虧。當時 ,從中央到地方相關部門都開始嚴查私人倒賣鋼材的行為。在回家必經之路的下王埠路口,秦國云總會遇到嚴查的人。“要是被抓住,一次就會罰200元,真心疼。”這樣膽戰心驚的生意,秦國云做了近3年。

  時至今日,秦國云仍舊不能完全理解國家當時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雙軌制是什么意義。“ 我做的生意,可以使回收廠、制造企業都受益。”秦國云說:“ 如果我不去干,怎么制造出千千萬萬的商品?”

  其實秦國云不知道,在中央和各地,不少專家為“ 商品經濟”這四個字要不要入綱領展開激烈討論,而“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句話又經過了多么嚴格的論證。

  “過去我們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鄧小平曾說,“這次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我們用自己的實踐回答了新情況下出現的些新問題,不是說四個堅持嗎?這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轉正”的企業家

  1992年,秦國云成立了一家正規的回收廢舊鋼材的公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企業家。

  “不過,國家政策最終還是完全放開了。”秦國云稱,因為曾經游離于政策之外,他賺了錢,也吃了不少虧,這讓他對于市場開放的情結特別重。

  1992年消息傳來,秦國云的老本行——回收廢舊鋼材終于可以“轉正”了。他立即帶著各種證件,滿青島地跑,終于成立了一家正規的回收廢舊鋼材的公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企業家。

  緊隨著市場的發展,秦國云賣過潤滑油、數控設備等。在他看來,每一個行業的進入都是緊扣時代的需要。

  2009年,秦國云做出一件和自己的“市場眼光”看上去沒有關系的舉動,那就是投資興建了一所藝術學校—— 位于百福路209號的青島海之瀾藝術學校。這所投資500多萬元的學校 ,建筑面積 2800多平方米。學生都是新市民的子女 ,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可以免費來上學。

  11月7日,記者如約來到學校采訪秦國云。遠遠地看到他和學校的小朋友打鬧成一片,身上還是那套象征開放文化的西裝 ,學校門口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記者 周曉荷

  難忘一晚小米粥的恩情

  其實,作為城陽區惜福鎮街道的慈善明星,秦國云對于很多半島都市報讀者來說并不陌生。本報曾多次報道其事跡:斥資500萬元在城鄉接合部辦起海之瀾藝術學校;鎮小學改善辦學條件,他捐10000元;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送去彩電……在惜福鎮當地居民看來,秦國云這十幾年的生活似乎像是在演一幕電影,“他總是愿意拿著錢出現在有困難的地方”。

  “我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賺的錢。”秦國云說:“本來就是個普通農民,沒背景沒門道,全靠政策好、自己好好打拼。”像秦國云一樣,受益于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政策,打下堅實的事業基礎,并在當今反哺社會的企業家,還有很多很多。

  他經常講述那個發生在1993年的故事:當時他和妻子還在經營一家小日常百貨店。每天凌晨三點從惜福鎮出發,三個小時后到利津路批發貨物。“那年11月份的一天,我沒吃飯就往回走。”他回憶,由于太疲憊,在一個拐彎處,他和東西一下全部從自行車上翻了下來。

  “我聽不見聲音,就看到一個老太太,端了碗紅糖水、一碗小米粥遞到我面前。”秦國云說,饑腸轆轆的他一飲而盡,卻忘記詢問老太太的姓名。從此,夫妻倆開始了長達近20年的尋恩之路。“這一口飯的恩情,我一直都記得。”只可惜,這位老人始終沒有找到。

  2010年,秦國云出資100萬元,成立了本市首例“感恩慈善基金”,用每年產生的利息激勵市民做好事。“生意人得懂市場,也要有良心,我的創業不容易,沒有好政策、好心人,就沒有我秦國云。”記者 周曉荷

  盤點

  那些改革開放的探路者


  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在商品經濟、價值規律這些重大問題上,沖破“左”的思想束縛,澄清了在許多人中間存在的模糊認識。

  馬勝利承包造紙廠“企業承包第一人”

  馬勝利,原是石家莊造紙廠的業務科長,1984年3月他提出承包造紙廠,當時,國家正在醞釀出臺《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國企改革成為當時的重中之重,石家莊市委書記組織了一場答辯會,聽過馬勝利的演講后同意讓馬勝利承包。馬勝利不負眾望,第一年承包期滿,完成利潤140萬元。“馬承包”在全國出了名,“一包就靈”的改革神話也在全國各地廣泛傳播。

  “倒爺”王石當經理萬科開始原始積累

  1984年 1月24日,正在倒賣玉米的王石騎著自行車途經深圳國貿大廈,突然看到很多警車、警察和聚集的人群,聽說鄧小平到大廈頂層俯瞰特區全貌,他感到干大事情的時候到了。當年 5月,“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成立,這是萬科的前身,王石當上了經理。這時候的王石和萬科,正在悄悄地聚集自己的原始積累。

  柳傳志下海經商傳達室內創聯想

  1984年初,柳傳志仍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磁記錄技術工程師,但他對此毫無興趣。這一年,計算所的所長曾茂朝帶頭組建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柳傳志擔任主管日常經營工作的副經理。這家公司誕生在計算所原來的傳達室里。

  宗慶后承包工廠娃哈哈走紅神州

  1978年,33歲的宗慶后在杭州一家校辦廠做推銷員。1987年,校辦廠因為經營不善而虧本,于是宗慶后承包了校辦工廠。1988年,企業開發投產娃哈哈兒童營養液,成立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隨著“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傳遍神州,娃哈哈兒童營養液迅速走紅。本報綜合整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