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探訪新疆疏勒條件最差小學 學生午飯就吃1個馕

2011-10-03 02:43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3村的學生們每天要走過這座危橋去上學。



  

教室簡陋的地面和學生們滿是泥點的校服。



  

上下課只能靠這種原始方式提醒學生。



  

上學的孩子書包里帶著午飯,這就是他們的午飯--馕。



  校園沒有圍墻,只有幾間漏雨裂縫的平房當做教室;學校沒有食堂,學生中午只好靠一個馕來充饑;報時沒有響鈴,老師只好用鐵棒敲擊鐵桶當做課間鈴聲……這不是電影中的場景,而是新疆喀什疏勒縣亞曼牙鄉協開爾巴格3村小學(以下簡稱3村小學)的真實情況。9月30日,記者徒步行走了三個小時來到了這個疏勒縣條件最差的小學。

  教室漏雨校園沒有圍墻

  雖然事先被告知3村小學的條件非常差,但當記者真正踏入這所學校時,眼前的景象還是超出了記者的想象。整個學校唯一的建筑就是一個類似四合院的平房結構,正對校門口的一排破敗的平房是教師辦公室、宿舍以及幼兒園的食堂,東西兩側的幾間平房則是學生教室。由于缺乏修繕資金,校園除了南面有一道鐵制柵欄外,其余三面全都沒有圍墻。

  走進學生教室,由于修建時間久遠,墻上已經出現了裂縫,墻角處甚至出現了半厘米寬的裂縫,很多教室的窗戶玻璃破碎了,黑板也大都有破損的地方,唯一比較新的就是縣環保局剛剛捐贈的書桌。

  “這個學校是1988年鄉政府投資建的,20多年過去了,房子已經變成了危房,還經常漏雨。這邊都是鹽堿地,遇到雨后容易變軟,房子的地基都開始下沉了。”在亞曼牙鄉黨總支副書記阿里木江心里,3村小學一直是他的一塊兒心病,按照現在學校160人的規模,重建一所小學就要花費100多萬元,這顯然不是一個全國貧困縣的鄉財政所能承受的,而原本聯系了單位給學校維修校舍,但因為施工車輛無法通過木橋,維修的事情也因此一直擱淺,“現在3村小學是整個疏勒縣條件最差的學校了。”

  下課鈴是用鐵棒敲出來的

  升旗儀式是疏勒縣學校每天必做的事情,當天上午10時許,3村小學156名小學生以及20多名幼兒園的孩子迎來了升旗儀式,在旗手護旗走向旗桿時,校園內響起了學校唯一一件樂器大鼓發出的聲音,隨后伴著一個錄音機里放出的國歌聲,學生們完成了莊嚴的升旗儀式。

  如果說升旗儀式時還有一個錄音機放出國歌的話,那么下課鈴聲就完全是手動的。由于沒錢買電鈴,學校老師只好就地取材,用一根類似鐵釬的鐵棒敲擊一個鐵制的圓桶,發出的“鐺鐺鐺”的撞擊聲音在安靜的小山村顯得尤為刺耳,借此告訴學生們上課或下課了。

  學校沒食堂午飯就是馕

  由于學校離家比較遠,中午學生只能在學校吃飯,但學校除了一個給幼兒園孩子做飯的小廚房外,并沒有一個像樣的食堂給學生們供飯,學生也只好早上從家里帶飯來學校。下午2時許,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只是吃一個早上帶來的馕填肚子,沒有任何菜可以吃,稍微奢侈一點的學生也不過從家里帶來個小瓜。由于營養長期跟不上,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肥胖而需要減肥。

  對此,阿里木江告訴記者,3村居民經濟條件普遍不好,而馕既好帶又實惠,所以很多學生午飯就吃馕,“學校的食堂每天光給20個幼兒園的孩子提供午餐就要幾百元,這筆錢學校還經常覺得吃力,更不用說給這么多學生提供午餐了,條件的確太艱苦了。”

  學校條件差留不住老師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算上校長3村小學一共只有8名老師,除了兩名老師在3村小學工作超過5年之外,其余都只待了很短的時間。由于學校條件差,老師根本不愿來這,只能靠教育局安排。按照要求,凡是取得小學高級職稱資格的老師都要來3村小學鍛煉幾年,但一般待上兩三年的時間 ,老師就要申請離開。

  “條件的確太艱苦了,很少有老師愿意長期留在這里。我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換個學校,但我就是3村的人,如果連我都走了,更不會有人愿留在這里了。”已經在3村小學工作了8年的圖爾蓀麥麥提這樣告訴記者。

  文/特派記者 高亮  

  圖/特派記者 何毅

  延伸

  土路大河和木橋3村孩子的上學路

  為了趕在學生們入校前到達3村小學,9月30日一早,天還有沒有放亮,記者便沿著土路從疏勒縣亞曼牙鄉向幾十里外的3村小學走去。

  “我們鄉一共15個村,共有一所中學,7所小學,有幾個挨著近的村子共用一個小學,3村雖然不是很大,但卻是我們鄉最偏的地方,所以村里單獨使用3村小學。學生們畢業后全部到亞曼牙鄉中學上學。”同行的亞曼牙鄉黨總支副書記、亞曼牙鄉中學校長阿里木江告訴記者。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上午9時25分許,記者來到了連接3村和鄉中學的唯一道路——木橋。整座橋全部用木板搭成,橋面大約有4米寬,因為建造得不是很講究,橋上木板之間縫隙不小,走在橋上也會感到顫悠悠的,但就是這樣一座臨時搭建的橋梁,卻是3村聯系外界的重要通道,村里的很多驢車也都從這經過。

  經過這座木橋,3村的學生騎著自行車或步行去十里外的鄉中學上學。向河對面望去,除了要過橋的學生外,在橋北頭還聚集了3村小學的男老師在引導著學生過橋。

  小心翼翼地過了木板橋后,再走上大約5里土路,就到了位于村中心的3村小學。從木板橋到3村小學的這段路上,記者先后遇到了十幾名步行上學的孩子,他們一般三兩一組。“走了半個小時了。”三年級學生阿娃古麗告訴記者,每天天還不亮她就要從家出發,大約要走40多分鐘才能到學校。

  “孩子們走得慢,最遠的要走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天不亮就得起床。”3村小學校長木耶賽爾告訴記者,遇到下雨或下雪的時候,村子里的土路更難走了,孩子們上下學變得更加困難。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桑燕庭]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記者 新疆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