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0月11日消息 巍巍八關山,文脈永流傳。為慶祝建校95周年,彰顯深厚歷史底蘊,梳理文化發展脈絡,堅定文化自信,探討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之道,10月10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在魚山校區召開“八關山與青島文脈”專家研討會。
國內高校文史專家代表、青島市有關部門領導、駐青媒體記者代表,以及中國海大領導和宣傳部、新聞中心相關人員,部分師生參加研討會。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陳鷟主持會議。
學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張靜在致辭中指出,八關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高地,自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創立,歷經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青島海洋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等幾個歷史時期,八關山下人文蔚起,名家云集,幾度人文輝煌,形成了現當代中國城市地域中少有的人文奇觀。20世紀30-50年代,曾在八關山下創造了兩度人文輝煌,今天,在共和國“人民藝術家”王蒙先生的帶動下,第三次人文輝煌指日可待。張靜表示,八關山文脈的綿延,中國海大的發展,也得益于青島得天獨厚的地理與人文環境。多年來,學校努力從包括文化建設在內的各個方面,融入和助力青島的發展,形成了良好的“名城與名?;印毙?。她表示,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征途中,中國海大將進一步融入和促進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
青島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王春元指出,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美麗的八關山街區、美麗的海大魚山校園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九十五年前,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私立青島大學在此創建,這是國人在齊魯大地上創辦的第一所以本科教育為起點的現代意義的高等學府。九十五來,海大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名家云集、文脈綿延,為青島城市文化的發展,乃至青島文脈的形成和延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他表示,今天,青島的城市文化建設,依然離不開大學文化的積極促動。研討“八關山與青島文脈”,既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期待各位專家立足推動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市文化發展,為大學校園和城市文化及其文脈的延展,獻計獻策,貢獻智慧。
中國教育報青島記者站站長孫軍在致辭中表示,八關山歷史悠久,文風昌盛,在20世紀30-50年代,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學者在海大校園講學論道,造就了兩次人文輝煌,也帶動了青島文化的發展繁榮。21世紀初,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受聘海大之后,創設“名家課程體系”、建立“駐校作家制度”、開辦“科學·人文·未來”論壇、凝練提出“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一系列文化創新舉措,開國內高校之先河,為海大重振人文、再創輝煌奠定了堅實基礎。他表示,作為一名從事教育新聞報道的記者,近年來,有幸見證了八關山下、海大校園人文的勃興,以及對青島市文化興盛的推動,希望海大抓住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和海洋強市的重大機遇,實現海洋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協同發展,再創新輝煌。
會上,天津大學大學文化與校史研究所所長王杰、山東大學檔案館館長趙愛國、山東大學《文史哲》雜志副主編李揚眉、青島市作家協會主席高建剛、青島市檔案館編研處處長周兆利、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樹楓、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馬樹華等專家學者分別以《九五之尊,文化強校——祝賀中國海洋大學建校95周年》《八關山下“八馬同槽”》《開放與傳承:<文史哲>雜志的起步與1950年代青島之人文風貌》《八關山下,一個在場者的預感》《從國立到私立——海大早期校史漫議》《名校與城市——八關山與青島文脈》《海洋·空間·教育:八關山與青島》為題深入闡釋了中國海洋大學的歷史淵源,八關山下厚重文化對青島這所海洋名城的滋養與熏陶,并積極為八關山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中國海洋大學文化繁榮發展,以及青島文脈的創新延展等建言獻策。
據悉,自20世紀20年代起,八關山下,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先后有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陸侃如、馮沅君等諸多知名文化學者在此工作生活,他們共同締造了中國海大的兩度人文輝煌,亦為青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貢獻。進入新世紀,學校力邀著名作家王蒙加盟,創設“名家課程體系”、開設“名家講座”、建立“駐校作家”制度、創辦“科學·人文·未來”論壇,群賢畢至,弦歌不輟,文運日昌。八關山街區因此而成為了國家級“文化街區”。
通訊員 馮文波
[編輯: 游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