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記憶市北:探尋“城中村”的歷史記憶

2019-03-22 16:41   來源: 半島網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網3月22日消息 湖島村,位于青島市市北區西北端,地處膠州灣東海岸之濱,西臨大海,東依孤山,北有荒灘,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王氏兄弟在此建村,取名“湖島”。近些年來,由于城中村的改造,湖島村昔日村落農舍發展成今日高樓林立,但不為很多人知道,湖島村的風土民情為村民世代相傳,承載著湖島人的情感和記憶。

  

記憶市北:探尋“城中村”的歷史記憶



  

記憶市北:探尋“城中村”的歷史記憶



  據編寫于1924年的湖島村《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始祖明朝初年來自云南烏沙衛,敕封世襲“武德將軍”,初遷居“墨邑(即墨)東南之葛村”,七世時一支脈遷居老河東,“未幾,洪水為災”,有兄弟二人攜家人從老河東遷到湖島子定居。湖島村自1403年前后建村,至今已歷經六百余年滄桑,王家人丁興旺,現已繁衍到23代。或許是因為繼承了“武德將軍”的驍勇,湖島人十分能吃苦,且性格剛強,湖島的閨女也是出了名的厲害。“湖島子男人稱大王,湖島子閨女是閻王”這句是湖島村婦孺當時皆知的諺語。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相比,漁民出海打魚要危險得多,弄不好就會葬身大海,所以說海洋捕撈更具不確定性,更具冒險性,這也造就了湖島人敢闖、敢冒的文化特性,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遠近聞名的“湖島子王”。

  湖島村一面臨海,一面臨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造就了湖島人靠海吃海。湖島村西灘涂上海產品極為豐富,最多的是花皮蛤蜊、鱸蛄蝦和蟶子,落潮后村民們打海礪子、挖蛤蜊、釣蝦虎、挖蟶子,這叫下小海。到70年代初,每逢夏夜退大潮,成千上萬的人到湖島海灘上挖蛤蜊,生手四五斤,熟手能挖到一二十斤海鮮。在那些艱苦的歲月里,這些海產就是大海給村民的恩賜。聽村里的老人們回憶,在道光年間,曾遭受連年大旱,土地干裂,莊稼顆粒無收,就在人們面臨饑荒走投無路之時,湖島子海里突然出現大量青魚,密密麻麻涌向近海,多到只要人把竹簍子放下海,提起來里面準有幾條青魚,海邊的人們就靠吃魚活了下來;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湖島子海灘上的蝦虎和蛤蜊突然多了起來,在吃不飽飯的年代,這些海鮮吸引了周邊各村的村民,奇怪的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蛤蜊越挖越多,蝦虎也沒有減少的勢頭,就這樣,大海一次又一次救了生活在海邊的人們。

  湖島村民們大都以出海打魚為生,日子過得也比鄰村富庶些,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逐漸豐富起來。每逢年節之時,湖島人總要找一些消遣和娛樂。清明節時,湖島村的年輕人便在村東豎起高桿,由驢拉動,秋千旋轉如飛,這叫“打秋千”。每逢正月十五鬧元宵時,湖島人便搭戲臺、唱柳腔,演出劇目多是些充滿民間生活情趣的小戲。舊時,湖島的柳腔和打秋千在方圓幾十里之內很有些名氣,漸漸地演變成四方一帶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每到唱柳腔、打秋千的日子,遠近各村的親戚和子弟也紛紛趕來湊熱鬧,“爭強逞能、眼波暗遞”自然是少不了的,也有趁機偷偷前來相女看夫的,無形中,年輕人把這兩個節日變成了自己的盛大節日,喜慶里自然而然透出強烈的青春氣息和盎然古風。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湖島的柳腔才沉寂下來。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湖島村人共同目睹了湖島村的歲月滄桑,看到了她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的湖島村,在改革開放的歷史車輪中完成了從“村”到“城”的華麗轉身。2009年11月27日上午,隨著湖島村最后一批拆遷居民遷入新居,600歲老村徹底告別歷史舞臺。如今的湖島片區已然變成了一個“區域地標”,許多外地人包括青島本地人從青島機場一路南下,都會有“看到湖島片區就進了青島城”的感覺。如今的湖島片區不僅擁有設施完善的現代化社區,更配建了多個城市綜合體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而隨著“湖島南片規劃”的正式落地,周邊老企業全部搬遷完畢,地鐵M5號線將由此為起點,未來湖島周邊還會在現有的基礎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未來發展,當地居民滿懷期待。

  通訊員 王雪涵 姚軒 記者 游瀟

   [編輯: 王春雪]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