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打造東部沿海地區鄉村振興樣板區

2018-08-19 14:38   來源: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堅持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升級,合力繪就青島版“富春山居圖”——

  青島打造東部沿海地區鄉村振興樣板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青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城市農村一起抓,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持續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升級,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合力繪就青島版“富春山居圖”,努力打造東部沿海地區鄉村振興樣板區。

  明晰路徑——

  突出都市現代農業,堅持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推動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這些年,青島的城市影響力日益擴大,對農村能人和年輕人有著巨大的“虹吸效應”,其背后則是“三農”問題的日益突出。

  問題導向是決策的前提。如何把脈青島的區域特色,掌握青島鄉村的振興規律,切實扛起農業農村工作率先走在前列的政治擔當?這一切,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市委市政府這樣定調:始終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大青島建設的重大戰略,在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這個國家定位中布局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高標準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

  有了頂層設計,也就有了工作方向。在青島,都市現代農業、城鄉建設、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日漸明晰。

  那么,都市現代農業如何發展?青島堅持在城市發展大局中全域規劃、整體布局,搭建“一軸三片、四區多點”現代農業發展總體框架,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建設。

  城鄉建設如何實現區域統籌?青島堅持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在科學預判未來人口和產業流向基礎上,分類推進城鎮型社區、農村新型社區和特色村建設,到2030年,將全市6000多個村莊(社區)規劃建設為510個城鎮型社區、578個農村新型社區和290個特色村。

  鄉村振興又如何融入城市發展這盤“大棋局”?青島發揮大城市、大工業、大開發優勢,堅持走城鄉深度融合發展路子,著眼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和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體規劃、一體布局城鄉發展空間,塑造城中有鄉、鄉間有城、城鄉相間、動靜相宜的城市新形態。初步提出“三帶展開、三區保護”鄉村振興總體布局,聚力打造大沽河綠色發展帶、濱海城鎮化輻射帶、平萊交通走廊經濟帶,注重發揮嶗山、大澤山、大小珠山等山脈生態功能,著力描繪海洋風情、山村風貌、平原美景、水鄉韻味交相輝映的島城鄉村新畫卷。

  頂層設計為那些有志于在農業領域有所作為的群體排除了疑慮。一批工商企業家、新知識階層、在外成功人士愿意投身投資農業農村建設,本地能人也涌現出回鄉創業的熱潮。

  應勢而上,因時而動。可以想見,在青島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發展、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工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工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黨員隊伍建設等行動中,也必將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出新路子。

  把牢方向——

  做優特色農業、做強“新六產”、做大品牌農業,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牢記總書記的囑托,青島“三農”工作始終把住農民增收這根“線”。

  2017年底,青島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64元,居全省首位。如何繼續保持增勢?這為青島提出了更高要求。

  農民老齡化、傳統農業落后等,已是我國農村面臨的共性問題,也引發出“明天誰來種地”“鄉土文化怎么傳承”等種種擔憂。

  如何突圍?青島著眼區域優勢,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加速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

  那么,又如何探路農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青島給出三個方向:做優特色農業、做強“新六產”、做大品牌農業。

  而且,“三個方向”不是居于一隅,而是從點到面的全域考量。

  這是青島特色農業已勾勒出的宏闊圖景——

  以分布在各個區市的935個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推動特色農業向優勢區域集聚,沿大沽河流域建設100萬畝高效蔬菜優勢區,沿嶗山、大小珠山、大澤山系建設100萬畝果茶特色農業優勢區,在平度、萊西等建設高端畜牧業集聚區,培育出藍莓、綠茶、辣椒加工等20多個特色農業小鎮。

  這是青島“新六產”給出的成績單——

  全域開展農業“新六產”綜合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西海岸高端智慧農業示范區、膠州市臨空高效農業先行區、即墨區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平度糧油終端消費發展區引領區、萊西市農產品物流配送先導區。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達1300多億元,出口額達350億元以上,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3053家,國家休閑旅游農業示范村28個,鄉村旅游收入突破140億元。

  這是品牌農業彰顯的“青島力量”——

  圍繞“綠色品質、世界共享”,培育“青島農品”品牌集群,全市農產品注冊商標1.9萬多個,“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992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居同類城市首位。整建制打造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地產農產品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

  農業發展矩陣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強力支撐。目前,青島綠色硅谷科技園、華盛太陽能農莊等陸續在農村安營扎寨,為傳統農業輸送了新鮮血液,讓農民轉換了腦筋,也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同時吸引了一批“新農人”活躍在農村的創業創新上。以昌盛日電的農業創客平臺為例,已引進孵化創新創業企業300多家。

  顯然,在產業提質富民方面,青島已探索出有益路徑。未來,青島將深化產業鏈條,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新六產”發展工程、質量興農和智慧農業富民工程,整建制創建“新六產”示范區,建設3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0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到2022年打造千億級農副食品加工業和千億級畜牧業產業鏈。

  內外兼修——

  以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十百千工程”,讓農村更潔凈更美麗更宜居

  歸園田居,這是不少人的夢想。但相比城市,鄉村基礎設施、環境配套并不理想。這讓不少有著回鄉創業規劃的有志之士望而卻步。

  要破題,關鍵在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調推進生產生活生態發展,把廣大農村建成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這也是青島聚焦生態宜居并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邏輯起點,而實踐路徑更是強調:先“里”后“表”、內外兼修。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去年起,青島啟動了一項龐大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市、區(市)兩級每年投入財政資金10億元,創建農村新型示范社區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和達標村1000個。青島還先后出臺《關于在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中正確處理十大關系的通知》《青島市提升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示范村品質“二十條”》,科學指導示范村建設。

  ——持續推進村容環境綜合整治。青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改廁改水、危房改造。

  ——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以節水、節肥、節藥為重點,青島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全市節水灌溉面積已占比40%,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占耕地面積90%,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86%,農藥化肥施用量“零增長”,林木綠化率穩定在40%以上。

  一系列“持續”舉措折射出青島系統性改變村容村貌的決心。而且,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為了“美”而“美”,是將功夫用在盤活農村資源,讓市民下鄉有盼頭、能人回鄉有勁頭、企業興鄉有賺頭、農民增收有奔頭。

  百余美麗鄉村已在青島“芳容”初綻。下一步,美麗鄉村“十百千”創建和綠色田園建設工程將持續發力,到2022年計劃建成百萬畝節水農業示范區,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75%。

  與此同時,鄉村文化提升行動、鄉村人才引領行動等陸續啟動。

  強化保障——

  在城鄉互動中打造“多贏樣本”,突出黨建引領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從鄉村振興的青島實踐中,可以看到城鄉融合的明顯特征。城與鄉的互動日趨緊密,打造鄉村振興“多贏樣本”。

  城鄉互動、城鄉一體是青島實施鄉村振興的最大優勢,立足發揮這一優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現代新型城鄉關系。

  城鄉融合的行動已體現在多個方面——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同城化為目標,青島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推進新機場高速、濰萊高鐵、濟青高鐵、青鹽鐵路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造市域“1小時經濟圈”,提升城區和涉農區(市)聯結能力。將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加快實施農村路、水、電、氣、房、廁、暖、垃圾處理改造提升工程。

  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平等交換。青島建立健全城鄉、區域之間的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出臺《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進涉農資金同城整合、統籌使用,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加速流向農業農村。截至2017年底,全市涉農貸款余額達到2977億元。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市77.1%的村莊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

  公共服務合理配置、優質均衡。青島推進教育、醫療、養老、救助、就業等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其中,市財政累計投入12億元,建成標準化農村新型社區服務中心1056個,實現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

  做強做優黨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強有力的保障。落實“書記抓鄉村振興”,青島持續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確保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地落實。

  ——強化責任落實。青島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健全了領導干部包干負責、定點聯系等制度,在機構設置、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三農”。

  ——強化隊伍建設。青島全面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突出抓好“鄉村振興工作隊、鄉村振興技術服務隊、第一書記幫包隊”三支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在前期選派75名“第一書記”的基礎上,組建了20支鄉村振興工作隊,每個工作隊由一名副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帶隊、隊員7人,一對一派駐到平度、萊西的20個經濟薄弱鎮(街)駐鎮聯村、一幫兩年。各區市也全部派出工作隊,全市累計派出工作隊60余支、近500人。農業部門遴選112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農業技術人員,組成20支鄉村振興技術服務隊,幫包平度市、萊西市175個村莊。

  ——強化推進機制。堅持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建立健全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2018年市本級財政安排涉農資金超過44億元。

  ——強化工作督導,按照“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的思路,建立“月調度、月通報、月觀摩”工作督導機制,市委市政府每月召開一次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調度會,去年以來累計召開現場推進會14次,確保各項任務全面落地。

  宏圖正鋪展,耕耘待新豐。牢記總書記囑托,乘著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辦的東風,青島正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扎實苦干、砥礪前行!

  (記者 張 華)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