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為古籍"開戶" 省圖14萬冊未編古籍正在被喚醒

2018-08-16 15:08   來源: 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堆積如山的古籍、殘損泛黃的紙頁、難以辨認的字跡,這個夏天在山東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40多名古籍普查志愿者撫觸著古書,細心登記萬余本古籍的信息。如果不是這次普查,這些古籍依然會沉睡在書庫中,沒有“身份”、沒有價值,沒人理會它們的存在,可以說,古籍普查喚醒了它們。

  破損古籍中驚現彈片

  劉澤琳是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古籍所的研究生,這個暑假是他第二次參與古籍普查志愿活動。作為古典文獻專業領域內的學生,在他看來,每次來山東省圖書館參與古籍普查志愿活動都特別令人興奮,“有一種觸摸歷史的感覺”。

  不過最興奮的一次,還是打開一套書后發現里面藏著一塊炮彈碎片,八冊書均被碎片撕開了一道口子?!昂苷痼@,鐵碎片摸上去很鋒利,夾在被破壞的書頁里?!毙⒄f。

  山東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館員王珂也曾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回憶說,去年普查的一套叢書時發現了炮彈碎片,一函書直接被炮彈碎片擊穿?!昂芏嘁蛩囟伎赡軐е鹿偶馐芷茐?,特別是在戰亂的時候,這兩塊炮彈碎片就是有力的證據。”王珂表示,普查是遇到這種情況,會在《未編古籍普查底單》中記錄下來,并保留原貌存放。

  



  志愿者在翻閱古籍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書簽之列的東西,有荷花葉、郵票、信札、日歷等?!霸瓉砉湃丝磿覀冇泻芏嘞嗤ㄖ?,也愛往書里夾放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每次翻到這類東西,就有一種時光穿越之感?!碧旖驇煼洞髮W古籍修復與出版專業運宜偉說。不過,令志愿者們最興奮的是能從這些未編古籍中發現善本,特別是宋刻本、明刻本。

  最關鍵的是古籍版本

  山東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研究館員杜云虹介紹,山東是孔孟之鄉,古籍數量多,目前省圖約有70萬冊歷史文獻,其中有14萬冊未編,已編的普查工作早已完成,現在就剩下未編的了,去年整理了3萬多冊。“得先知道館藏未編的是什么書,通過普查不僅摸清全省古籍文化遺產家底,而且能為古籍的開發利用提供便利。”杜云虹說。

  在填寫登記信息時,最重要的是搞清古籍版本的問題,比如刊刻年代,是初印本還是翻刻本,是足本還是選本等,這直接關系到古籍普查的質量。

  山東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研究館員李關勇負責普查志愿者的培訓工作,他表示,古籍普查是個“知識密集型”的工作,需要專心細心,在登記過程中,必須做到登記信息精準、規范。

  



  在一張《未編古籍普查底單》上,記者看到需要登記的信息包括索書號、書名卷數、著者、版本(批校題跋)、冊數、存卷、行款、鈐印、其他等信息。志愿者們進行初步的登記工作,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審校,確保普查質量。

  對于古籍編目,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獻學教授劉心明表示,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需要我們去挖掘出來,才能發揮其價值,要挖掘古籍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首先需要前面了解那些沉睡的古籍,也就是要為古籍編目,先讓古籍有個“身份證”,有了目錄,讀者們就可以了解古籍的存藏現狀,可以獲知哪些文化方面出過哪些相關的古籍,然后按圖索驥,找來自己感興趣的書去研究。

  古籍普查需有“大數據思維”

  對普查古籍進行編輯目錄,只是普查過程中的的手段,其最終目的是要形成權威、高效的古籍數據庫,為古籍“活起來”、服務學術研究搭建平臺。目前,國家圖書館已發布“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平臺”,成為查詢古籍的重要數據庫。

  《山東省“十三五”時期古籍保護工作規劃(2016-2020年)》也指出,“十三五”期間,通過深入實施古籍普查工程、古籍展示工程、古籍標準化工程、古籍修復工程、古籍數字化工程、古籍人才工程六大工程,全面提升我省古籍保護工作水平,并力爭2020年建立“山東省古籍書目聯合數據庫”。

  古籍數據,無疑是這次古籍普查最寶貴的財富,在古籍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開展數據化運用,推動古籍資源邁入“大數據時代”,對中國古典學術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大有裨益。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在古籍目錄方面將大有作為,古籍保護迎來新機遇。”劉心明認為,未來古籍編目工作,有兩個趨勢值得注意,一是目錄數據庫的建設將會越來越重要,二是聯合目錄的編纂將會越來越重要;前者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后者則是一種在認識上的跟進。

  劉心明表示,今后的古籍編目工作中要有“大數據思維”,因為編目肯定是針對某一館藏品展開的,但是,除了那些極其稀缺的孤本,古籍大都是分藏各處的,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某部或某類古籍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收藏情況,就可能對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漢學研究產生新的關注點。

  相關鏈接:古籍普查11年了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古代文獻典籍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F代人看書,古人也看書,時過境遷,古人看的古籍去哪兒了,現存多少部古籍?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答案。由于諸多原因,現存古籍底數不清,不可再生的古籍老化、破損嚴重,亟待用更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使用,因此開展全國性的古籍普查勢在必行。

  古籍普查,是全國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中心任務就是通過為每部古籍開通“身份證”,摸清古籍“家底”,即回答“目前全國現存多少部古籍”的問題,并建立古籍總臺賬。

  據了解,這項工作始于2007年,至今已經開展11年了,普查登記工作范圍為我國境內各收藏機構或個人所藏,產生于1912年以前,具有文物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文獻典籍,包括漢文古籍和少數民族文字古籍,以及甲骨、簡帛、敦煌遺書、碑帖拓本、古地圖等文獻。

  為加快普查進度,2015年,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決定發起中華古籍普查志愿服務行動,省圖的40多名志愿者正是因為普查志愿服務行動相聚在一起。

  普查工作開展至今,已有省份完成,以浙江為例,2017年9月29日,浙江省古籍保護中心首次公開發布《浙江省古籍普查報告》,全面總結全省現存古籍的數量、價值、分布、保存狀態等情況,這意味著浙江已基本完成古籍普查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山東 古籍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