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龍州縣水口邊貿加工扶貧產業園內,工人在進行分揀堅果作業。 陳冠言 攝
中新網崇左8月8日電 (鐘建珊)記者7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獲悉,龍州縣通過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三方評估機構檢查,綜合貧困發生率1.91%,符合貧困縣退出要求。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龍州縣正式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廣西首個脫貧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記者近日探訪龍州縣,了解龍州縣的“脫貧模式”。
昔日為國戍邊守清貧
龍州縣扶貧辦主任黃永亮介紹,地處廣西西南部的龍州縣是中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和陸路通道,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184公里。它歷史悠久,文化獨特,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集區、紅八軍故鄉、中國天琴藝術之鄉、中國長壽之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龍州縣在歷史上經歷過數次戰爭,這導致其經濟發展基礎薄弱,貧困問題突出。上世紀80年代,龍州縣被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龍州全縣轄12個鄉(鎮),127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231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1萬畝。2014年全縣總人口26.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2479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167戶67540人。近年來,龍州縣邊貿經濟、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迅速,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推動力。
貧困民眾吃上“邊貿飯”
記者近日走訪龍州縣水口口岸看到,裝載著東盟水果、堅果、冷凍海產品的小型貨車在當地穿梭如織,邊貿市場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水口口岸利用其邊貿優勢,鼓勵易地扶貧搬遷戶入駐,并為新移民提供工作崗位、經濟補貼等各項優惠政策,幫助貧困移民人口就業脫貧。”龍州縣水口口岸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趙華介紹,依托區位優勢,當地官方在緊鄰邊境口岸和互市區(點)統一規劃建設了水口、布局、科甲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動員龍州縣內危舊住房、有勞動力但增收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移居邊貿區。新移民貧困戶可享受邊境0—3公里范圍內每人每月130元的資金補助;對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提供扶貧小額信貸助其購買車輛,參與邊貿互市運輸、貨物裝卸等工作,平均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以上。
圖為龍州縣水口邊貿加工扶貧產業園內一家堅果生產企業加工車間內部。 陳冠言 攝
同時,當地出臺金融、用電等優惠政策,完善管理、社保等制度機制,配套市場、學校等服務設施,確保搬遷農戶不丟農業戶口、不丟原有農地、不丟農民福利,實現脫貧致富與穩邊固邊、富民興邊的良性互促效果,讓貧困戶吃上“脫貧飯”。
“過去家里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甘蔗,全年經濟收入約一萬元左右,這對于養活一個五口之家而言,遠遠不夠。”譚梅紅目前是龍州縣水口邊貿加工扶貧產業園內一家堅果加工企業的員工,新入職未滿一個月的她對當前的經濟收入感到滿意。她向記者介紹,她是龍州縣邊民,由于家庭收入低,目前家里有4口人依靠領取社會低保維持生活。今年以來,水口邊貿加工扶貧產業園內企業相繼投產開工,優先向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她便抓住機會應聘,經公司培訓后上崗工作。“現在每天分揀堅果,大概能掙60元一天,收入要比過去穩定的多。”
青山綠水成脫貧“金山銀山”
除了開創邊貿扶貧新模式外,龍州縣官方還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資源,積極培育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龍州縣旅游發展局副局長農凱說,近年來,龍州縣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有針對性地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釋放生態產業紅利。在龍州縣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當地豐富的珍稀鳥類資源,當地官方積極建設觀鳥基地,投入逾700萬元建設生態停車場、環山觀鳥道路、美化村容村貌、升級民宿接待點;并舉辦中國·龍州“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吸引游客前往旅游。依托觀鳥基地經濟帶動,目前已有166戶農戶加入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村民通過向游客提供交通、民宿、向導等服務增收入,每戶每年增收約15000元。
“我們的目標是讓老有所依,少有所養,貧困戶可以穩定脫貧。“黃永亮說,為加速當地脫貧步伐,自2016年起,廣西官方逐年增派扶貧駐村工作人員進入龍州縣127個行政村(社區)進行定點幫扶,并在當地實行政策兜底,對老人、殘疾人、兒童實行多項有針對性的福利政策。
目前,龍州縣官方已將將符合條件的貧困農戶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同時將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3360元;初步建立起縣級福利院、鄉鎮敬老院、農村五保村等為核心的城鄉的養老服務格局;并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目前,龍州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30%,沒有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