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不該是一場比賽來看一個孩子多快學會讀寫算。童年是一生中唯一的一小段時間,每個人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和發展。
就像如廁這件事,家長應該按照孩子的節奏來,而不是期待一教就會。
育兒達人大J小D表示,天一熱就有很多家長咨詢如何進行如廁訓練,其中很多家長的孩子還不到一歲,但這并不符合科學育兒理念。
大J小D詢問了幾位家長,為什么這么著急?回答幾乎驚人的相似:朋友家的孩子早不穿了;我讓她繼續穿尿布經常被我媽媽/婆婆說,是因為我懶。很少有朋友會和大J小D說,我觀察過我孩子了,我覺得他準備好了。
現代生活節奏快,家長就把如廁訓練的時間按照自己的心意往前提嗎?顯然,這不是科學育兒的做法。
大J小D表示如廁訓練這件事,其實和孩子學習其他技能一樣的,是需要水到渠成。很多孩子根本沒準備好,我們就著急訓練,結果自然就是進展緩慢,這時看再多這些方法論的文章也沒用,“強扭的瓜不甜”,孩子沒準備好就是沒準備好。
致力于科學育兒的美國兒科學會發布過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的八大指標,當孩子可以滿足其中大部分指標時,就說明孩子準備好了。
1、尿布可以保持至少2小時不小便,或者午睡醒來后尿布還是干的;
2、當尿布臟了后,孩子會覺得不舒服,想要換尿布。
3、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4、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5、主動要求穿內褲;
6、孩子可以遵守簡單的指令;
7、會用臉部表情、姿勢、或者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8、孩子可以自己或者在幫助下穿脫褲子;
對照這些指標,不難發現,要開始進行如廁訓練,需要孩子運動、認知和語言上都準備好了。而每個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大J小D表示,從科學育兒的角度看,幾歲開始如廁訓練,并沒有一刀切的年齡要求,更多地要看孩子是不是準備好。
大部分孩子在接近2歲時候會準備好,但也有不少孩子需要到3歲的時候,這其中早產孩子比較多。
如廁訓練急不得,要等孩子準備好
如廁訓練的確沒有一刀切的時間點,但是1歲前一定不要進行,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大J小D表示一歲前的孩子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還沒發育成熟,過早進行如廁訓練,就好比孩子還不會坐我們就希望她走,是在提前訓練沒有發育好的肌肉,會造成憋尿反射缺失,這嚴重違背了科學育兒理念。
而最關鍵的是,當我們過早進行如廁訓練,嘗試好久卻始終不成功,大人的情緒就會不可避免地有所影響,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看待上廁所這件事。人無完人,我們平時因為孩子不肯吃飯也許都會生氣,更不要說孩子讓你一天換四五套衣服、洗四五次床單,外加拖地板無數次。于是,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以下的評論:
“哎呦,這么大了還穿尿布不害臊”;“這么大了還尿床,羞羞羞” -讓孩子產生羞愧感
“和你說過幾次了,大便前要告訴媽媽,怎么又沒說呢?” -讓孩子產生緊張感
大J小D表示一旦孩子有了這些負面情緒,那即使接下來他已經準備好了,如廁訓練也會特別艱難。有的孩子甚至因為有了心理陰影,導致坐在坐便器就拉不出,無端的便秘,尿床更厲害等行為。
這就是為什么,倡導科學育兒的美國兒醫都會鼓勵不要過早開始,等孩子準備好了順勢而為更加容易,而這也是避免了父母的情緒波動對孩子產生影響。
讓孩子準備好,不等于被動等待
很多媽媽看到這也許會說,那我就等著吧,什么都不干。這樣其實也是不對的。如果你再去看一下美國兒科協會的那些指標,你就會發現很多指標都是“習得”的行為。比如,你從來都是替孩子穿衣服褲子,那孩子也許到了5、6歲都不會自己穿脫褲子。因此,為了讓如廁訓練最終簡單又成功,我們等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就可以陸續做準備了。育兒導師大J分享了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是如何敦促女兒小D學會如廁的。
1、談論干凈尿布和臟尿布的感受
育兒導師大J每次給小D換尿布時,都會引導她關注感受,“你的尿布臟了,我們需要換尿布。尿布臟了好不舒服啊。”等換完了,大J表示會再次引導她留意前后對比,“啊,現在尿布干凈了,感覺舒服多了!”
很多小寶寶對于臟尿布沒有那么介意,所以我們要開始引導她關注這些感受。當她開始“嫌棄”尿布臟了要求換了,那接下來自然他就會“嫌棄”不在尿布里解決,而是尋找一個更加“舒服”的地方,這就是為如廁做準備。
2、讓孩子掌握自理能力
大J小D表示1歲半左右,我們可以開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穿衣穿鞋的事了。穿鞋一開始會有難度,我們可以從讓孩子自己脫鞋脫襪子開始,并且自己把鞋子放好。穿衣服一開始也會比較有難度,那就可以從穿褲子和脫褲子開始。一開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褲腿套上,然后教孩子兩手拉著褲腿往上或者往下使勁。
這些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在不斷灌輸孩子一個概念,“我長大了,我逐漸獨立了,很多關于我自己的事情,我要開始自己做了”。這也是科學育兒體系中如廁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有這樣的自主意識和隱私意識了。
3、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上廁所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如廁訓練也是一樣的。對于二胎家庭,讓孩子看老大上廁所是最好的,因為今后孩子們用的坐便器是相似的。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要有意識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父母上廁所。
從1歲半開始,大J每次去上廁所都會有意識地開著門,小D如果跟過來了,大J還會講解:“嗯,媽媽在小便。小D還小,小便用尿布,媽媽大了,小便就坐馬桶上。等小D再大些,也可以用馬桶小便了,就像媽媽一樣。”
4、自己的坐便器和“有味道”的繪本
還可以買一個孩子自己的坐便器,先混個臉熟。同時引進一些“有味道”的繪本了,讓孩子熟悉大小便的含義。一些“抽象”概念通過繪本表達,孩子就更便于理解。那等到真的要開始如廁訓練時,我們就可以引用繪本里的場景告訴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很熟悉,不會出現因為過于陌生而抗拒。
大J小D選擇的大便繪本都有三個特點,就是會描述小時候用尿布,大了自己用坐便器,這就是在幫助孩子理解這個“轉變”的意義;都會出現“可是我還不想坐在坐便器或者來不及坐在坐便器了,褲子濕了,但爸爸媽媽說這沒關系”,讓孩子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以及最后,孩子第一次成功后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大J小D表示,如廁訓練真的不是不穿尿布這么簡單,從科學育兒理念來說,如廁訓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重要里程碑。
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我可以掌控自己的身體了,我可以照顧好自己,我有了自己的隱私”,遠遠要比多快脫掉尿布重要的多!
[編輯: 焦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