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20元一斤!打造精品樹立品牌 白廟芋頭叫響全國

2018-07-10 07:19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江崇美正在自家地里檢查芋頭的生長狀況。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付曉曉

  在即墨鰲山衛街道白廟山區,大大小小的山嶺沙窩里生長著當地標志性農產品——白廟芋頭。好山好水的天然稟賦和精耕細作的種植管理,使白廟芋頭具備個大形圓、香滑軟糯的特質。盡管白廟芋頭的種植歷史可追溯至600年前,但是它作為一個農產品品牌為人熟知卻是近十幾年的事情。打造精品、樹立品牌的意識深入挖掘出白廟芋頭的潛力,使其價格一路看漲、連年翻番,直至賣出了“全國第一價”。

  好山好水種出好芋頭

  成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半島記者日前來到白廟山區,這里在細雨籠罩下顯得蒼翠、清新,而散落在山嶺之間的一片片芋頭地里,大大的芋頭葉子盡情舒展,接受雨水的滋養。“今年雨水多,好幾年沒有這么充足的雨水了,芋頭肯定能大豐收。”孫家白廟村種植戶江崇美對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

  芋頭一年種一季,四月種、九月收,如今生長期已經過半,收獲在望。“不認識的,都以為芋頭葉子是荷葉呢。”在自家芋頭地里,江崇美來回巡視了幾圈,檢查芋頭的生長狀況。“現在才只有四五十厘米高,再過倆月,人走到地里,葉子就碰到我的頭頂了。”

  白廟山區有六個村子,每個村子都種芋頭,在孫家白廟村,芋頭種植面積達5000余畝。據江崇美介紹,白廟芋頭的種植歷史已經有600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

  “這里是嶗山山脈的北端,屬于丘陵地帶,沙性土壤、土質蓬松。我們的芋頭用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自然澆灌,水質也好。”江崇美說,土壤和水質對芋頭的特性有決定性作用,好山好水滋養出來的白廟芋頭個大形圓,釉質細膩,口感香滑軟糯。“也有人過來把我們這兒的芋頭帶到別處種,也能長出來,但是口感不一樣。芋頭的品質怎么樣,人們一吃就能吃出來,不是我們說它好它就好。”江崇美說道。

  江崇美的這份篤定來自對白廟芋頭的自信,也來自市民、專家對它的贊許。

  “從2010年開始,每次的青島農產品展銷會我都去參加,白廟芋頭很受市民歡迎,每次都被專家評為優秀農產品。”江崇美說,也是在2010年,白廟芋頭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這是對其品質的極大肯定。

  精耕細作保產品品質

  不盲目追求提升產量


  對自家芋頭的長勢,江崇美并不是十分滿意,而隔壁陳家的芋頭地里,棵棵芋頭莖干挺直,葉子油綠飽滿,讓他很是羨慕。“她家這片地,收個8000斤都沒問題,我這片可能是牛糞稍微放多了。種的時候施一次肥,夏天時候再追一次肥,施肥的量得把握好。”

  據江崇美介紹,一般來說,芋頭畝產5000到7000斤,收成情況與水土好壞、種植戶的管理有關。世代種芋頭的白廟人,早已經煉成了嫻熟的種植技術。首先從源頭開始,要選擇最優質的芋頭種子。早在20多年前,萊農1號就已取代當地傳統品種成為種植戶們的普遍選擇。“自己種植、留種,這么一代一代地種下來,傳統品種已經老化了,為了保證芋頭品質,我們嘗試引進過幾個新品種。”

  引進什么品種、怎么判斷種子的優劣,依賴種植戶們的經驗和實踐。在改良品種方面,白廟人也走過彎路。上世紀80年代,為了提高芋頭的產量,他們從南方引進了水芋頭,結果產量上去了、品質卻下來了,使白廟芋頭在當年喪失了出口的機會,給種植戶們慘痛一擊。改用萊農1號之后,白廟芋頭才實現了量大、質好的兩全。據江崇美介紹:“現在種萊農1號的占了五六成,傳統品種里的優質種子也在沿用,還有一個叫凸芋頭的品種,它的耐旱性比較強。”

  江崇美告訴記者,芋頭被列為蔬菜類,而非糧食作物,需要精耕細作。“芋頭不耐旱,上一季收獲以后,芋頭地要深翻35到45厘米,保證從冬到春、下一季種下之前,土壤已經積蓄了足夠水分。進入六月,每隔7到10天要灌溉一次。”除了這些基礎工作,種植戶更要密切提防芋頭的“天敵”紅蜘蛛。“天氣慢慢熱了,要是葉子生了紅蜘蛛沒及時發現、治療,蔓延開了,絕產也是有可能的。”

  創建合作社推廣品牌

  賣出“全國第一價”


  按照品相,白廟芋頭被種植戶們分為正品、次品兩個等級分開銷售。個頭大、形狀圓、單個重2兩以上的是正品,其余定為次品,兩者各占一半比例。次品大多賣給前來收購的各地商販,價格在兩三元左右,正品全部禮盒包裝,中秋節前后上市,能賣到15元一斤。如此,每畝芋頭地每年能為種植戶帶來3萬元左右的收入。

  過去十年里,白廟芋頭的價格每年漲一倍,十年里漲了十倍,從最初的每斤1.5元漲到了現在的每斤15元。“價格最高的時候賣到了20塊錢一斤,一斤芋頭相當于5斤雞蛋、2斤豬肉的價格。”江崇美說,“白廟芋頭算是‘全國第一價’了,基本上沒有更高的了。”

  高價格依托好品質,也得益于種植戶們逐漸樹立起來的品牌意識。“酒香也怕巷子深,你種出來的芋頭再好,不宣傳不推廣,沒有人知道也不行。以前別說芋頭了,就連白廟這個地方、這么一個小山溝,估計很多青島人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得想辦法打開白廟芋頭的名氣。”2007年,時任孫家白廟村支部書記的江崇美牽頭成立了青島白廟芋頭專業生產合作社,吸納村里141個種植戶,探索芋頭種植規模化、專業化的路子,把“白廟芋頭”作為一個品牌推廣。

  “依靠個人能力很難打造出品牌,成立合作社,種植戶們抱團發展,步子才能邁得大一些。”在江崇美的帶領下,種植戶們統一選種、種植、管理,白廟芋頭的品質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正品、次品分等級銷售,正品禮盒包裝是江崇美和合作社成員們一開始就想出來的策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都上去了,買東西的需求不一樣。把芋頭大的小的混在一起賣,這種方式太粗糙了,商販批發回去會分成等級去賣,顧客自己買回去可能也會分揀,那么不如我們自己分揀好,優中選優挑出精品,還能賣個好價錢。”

  打造精品、樹立品牌、差異化銷售的策略立竿見影,價格連年漲,甚至超出了江崇美的預期。“供不應求,價格自然就高了。現在一說白廟,都知道我們這里芋頭好,全國各地都有來訂貨的。”

  次品深加工提高效益

  攜手高校解種植難題


  在江崇美看來,白廟芋頭目前的價格幾乎可以說已經“到頭兒了”,“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了,我們也不貪心”。這兩年,他開始為次品芋頭考慮新的出路。“我們自己把它們定為次品,是為了和更優質的那批做區分,實際上品質也很好,口感差不很多,就是個頭小,形狀沒那么規整。”

  大量次品芋頭低價批發給商販,再流入農貿市場,江崇美認為這種傳統處理方式太簡單,有點兒可惜,如果將次品芋頭進行深加工,制成芋頭粉、芋頭干、芋頭醬,能大大提高芋頭的經濟效益,增加種植戶的收入。“但是我們還沒有足夠資金置辦設備、廠房,還在想辦法,尋找資金支持。”

  據記者了解,芋頭種植還有一個更大的煩惱。一片芋頭地最多連續種三年,否則重茬嚴重,土壤中供應芋頭生長的幾種養分流失嚴重,也會產生病菌,而且這種病菌很難處理。

  江崇美說,最好的辦法是三年一換茬,換一片地種芋頭,原先的芋頭地改種其他作物,讓土地循環起來。“可是我們這里的地太少,很難完全循環起來。種芋頭是我們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一直種,土壤負擔重,芋頭會減產,嚴重了會絕產,不種就沒有收入,這是一個矛盾。”

  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種植戶們的難題之后,派出一個團隊為他們研究解決方案。“近幾年,他們一直在這里搞實驗,試行過土壤消毒法、土壤還原法,現在已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江崇美說,雖然實驗效果還未達到理想狀態,但也已緩解了種植戶們的憂慮,更加堅定了他們對白廟芋頭的信心。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青島農產品品牌故事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白廟芋頭 品牌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