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9日消息 2017年11月,78歲的市民吳爺爺(化名)被確診肺癌,隨后做了左下肺葉切除術。家人一直瞞著老人,稱肺部只是發現結節,并非腫瘤,老人曾執意要看出院記錄,都被子女們“連哄帶騙”地瞞了過去。術后大約半個月,老人的女兒無意間說漏了嘴,老人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患了癌癥,精神狀態一下子跌落谷底,漸漸地食欲減退,體重由140多斤跌落至不足百斤。
肺癌術后,老人出現了憋喘癥狀,今年5月初,癥狀持續加劇。在家里,老人原本能從臥室走到客廳,后來發展成連床也下不了,盡管時刻吸著氧,但只要稍微一活動就會暴喘,甚至出現明顯的瀕死感。日前,老人被子女緊急送往市立醫院西院區呼吸內科。經檢查,老人被確診“肺癌術后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
呼吸內科病區主任蘭淑娟稱,剛入院時,患者憋喘嚴重,咳嗽、咳痰,精神狀況差,一度拒絕進食,因此立即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等相關治療,同時請臨床心理科進行會診,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治療過程中,我們發現患者皮質醇特別低,給予激素替代治療。下一步,我們將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及患者病情變化,及時更換抗生素,調整患者的激素應用。”
吳爺爺的兒子表示,住院一周后,老人的病情出現明顯改觀,憋喘情況得到緩解和改善,開始有了食欲并主動要求進食,每天甚至能下地活動。住院至今,老人體重增加8斤,氣色也漸漸好了起來。“這是我們第一次到市立醫院西院區看病,從我父親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治療效果,我們真的很滿意。他喘氣能喘勻了,不用再遭罪了,臉上也有了笑容,和剛入院那會兒真是判若兩人。這里的醫生、護士和我們非親非故,對待患者卻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這也讓我們十分感動。”
據蘭淑娟主任介紹,像患者出現的暴喘情況就是慢阻肺的一個典型癥狀。慢阻肺是一種可能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漸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由于慢阻肺早期癥狀不明顯,主要是咳嗽、咳痰,患者不易察覺,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然而,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現活動后呼吸困難,晚期可能出現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發癥,治療若不及時,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慢阻肺的早期發現非常重要,”蘭淑娟主任補充道,“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檢查者只需要對著肺功能儀吹上幾口氣,就能客觀地評價氣道阻塞程度。需要提醒市民的是,不要等到有了癥狀才去檢查,肺功能檢查應該像測量血壓一樣,被列入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中。另外,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減少或避免吸煙、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接觸、空氣污染、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為危險因素,都可起到預防的作用。”
通訊員 謝小真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