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科服務能力建設促進我國醫療質量持續提升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從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一手抓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質量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另一手抓以提升醫療技術能力為核心的專科能力建設。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地縮小區域間醫療技術能力和專科水平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建設和培育醫療技術的高地以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通過一手抓醫療質量管理,一手抓專科能力建設,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特別是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不僅惠及國民的健康,也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可與贊揚。
郭燕紅表示,我國醫療質量水平、醫療技術能力在近幾年得到了雙提升。“四升一降”概括了我國醫療質量的提升,“四升”包括:醫療資源供給的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的提升,在重點專科領域、專病領域和專業技術領域中質量的提升,以及合理用藥水平的提升。“一降”是指無論在專科層面還是在專病層面,住院死亡率持續下降。
郭燕紅表示,專科服務能力建設大大促進了醫療質量的持續進步。在“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60億元,支持了全國79個專業、314家醫院的1231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打造了一批綜合實力強、技術優勢明顯的“國家隊”,代表我國醫學發展的最高水平,充分發揮行業示范、引領、帶動作用。通過持續的投入和建設,特別是在學科帶頭人帶領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奮斗下,相關專科臨床服務能力和質量水平持續提升。
四個專業領域國際領先
一是重癥醫學專業。在“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對全國48家醫院的重癥醫學專業進行重點建設,通過對重癥醫學專業臨床重點專科的建設,我國重癥醫學新技術、新業務381項,申請專利225項。我國重癥醫學非計劃氣管插管拔管率為2.22%,而國際平均水平在0.7%~15.9%的區間。氣管插管拔管后48小時再插管率,我國為2.58%,低于美國2017年IMPACT數據庫公布的10%的比例。
二是急診專業。在“十二五”期間,通過對全國47家醫院的急診專業進行重點建設,累計開展急診專業的新技術、新業務274項,申請專利168項。我國急診患者自主呼吸循環恢復率平均為25.5%,與國際不同文獻報道的10%~30%的水平,我們也處于較好的位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運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技術,為病人的救治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是心血管內科。在“十二五”期間對全國54家醫院的心血管內科進行重點建設,累計開展心血管內科新技術新業務553項,申請專利325項。而我國冠心病介入患者人均置入支架數為1.50枚,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當。心臟搭橋術后患者規范使用降脂類藥物的比例也達到歐美國家的平均水平。
四是器官移植領域。器官移植是全球外科領域中的“皇冠”,也是一個醫院綜合學科水平的重要體現。它不是一個專業的強大,而是帶動了相關學科群、相關專業的提升。
“我們以全國肝移植的數據為例,我國2017年全年完成肝臟移植手術4732例,其中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獻(CDCD)肝臟移植手術4138例,較2016年全年(3273例)同比增長26.43%,這是整體數量上的增長。”郭燕紅說。
專科服務能力建設和醫療技術的自主創新服務更多民眾
郭燕紅說,專科服務能力建設促進了我國中西部和城鄉間的均衡發展:“中國太大了,省域間、地區間、城鄉間的差異比較大,而這種差異也體現在醫療服務能力上。近年來,我們通過專科能力建設,同時特別注重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的支持,填補了多項區域的技術空白,提高了中西部地區的重大疾病診療水平。比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通過項目支持,已經可以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和逆向溶栓聯合PCI術治療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填補了當地的技術空白。寧夏、云南、甘肅等地在腫瘤治療中開展靶向治療,使當地老百姓不出省區就可以接受到精準的腫瘤治療。”
專科服務能力建設促進了醫療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快速發展。郭燕紅表示,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醫學的發展已顯現出“內科治療外科化,外科治療微創化”的趨勢。近年來,以個體化、微創為典型特點的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福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使手術的適應癥得到了擴展,也對患者快速的康復、健康功能的保留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我國微創技術已經覆蓋幾乎所有的外科領域和大部分內科領域,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和引領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鄢光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