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毒人員學習制作中式面點的職業技能。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潘立超
戒身癮易,戒心癮難,很多人從強制隔離戒毒所回歸社會后,很容易重歸原來的毒友圈,再次沉淪。近期,山東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對1263名解除人員進行回訪調查,發現能否保持好的操守也就是戒除毒癮,主要取決于四個方面,包括個人意志、家庭關照、能否脫離毒友圈以及社會支持機制是否健全。邁過這四重門,他們就能真正鳳凰涅槃,獲得新生。
最難的就是擺脫“心癮” “毒品這東西,最難的就是擺脫心理依賴,”戒毒學員任某說,一旦生活遇到了什么挫折或者失敗,就想再次通過毒品來解脫。老家東營的任某大學剛畢業那會,結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染上了毒品,之后成功戒掉。他白手起家創業,兩年掙了三百多萬元,成為當地創業明星。但因為投資理財失敗,第一桶金全部付諸流水,郁悶之際再次吸毒,從此徹底淪陷,目前正在戒毒所戒毒。
民警說,吸毒人員戒除毒癮難的根本是內在原因,也即毒品的致放松或興奮作用及機體對毒品所產生的心理依賴。回歸社會后經受工作和生活壓力時,很容易走上復吸道路。這些人復吸很多是由于陷入心理壓力、情緒不穩等情境,特別是在受到歧視,內心煩躁時,沒有足夠的應對技能,只能再次求助于毒品。
更盼得到家人關愛 “最后一次,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你相信我”,這是幾年來胡某對妻子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了。對于吸毒的家屬而言,他們無數次選擇去相信,一再希望胡某能戒除毒癮。但是胡某仍然不顧家里只有5歲的孩子,沉溺于毒品不能自拔。無奈之下,妻子親手將他送進了戒毒所。
民警介紹,家庭成員是監督吸毒人員戒斷毒癮的第一責任人,家人對復吸人員的冷淡或照管不到位是引發復吸的重要因素。吸毒者曾給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傷害和經濟損失,不少親人感到絕望,而且有的家庭還受到周圍鄰居、同事的嘲笑,使得家人從最初的同情、關心變為憤怒、失望,甚至導致父母不認,妻子、兒女離去,缺乏家庭的關愛和慰藉。
民警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在染上毒品的人群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生長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沒有人來給他們指引,非常容易染上毒品。染上毒品以后,處于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的出所回歸人員大多心灰意冷,無所寄托,進而重新選擇毒品來找到歸宿。
最怕接觸原先朋友圈 很多人內心有強大的意志力,但是如果能接觸到毒友,那么很可能再次淪陷。“戒毒人員最怕的是接觸到原來的朋友圈,”民警說,戒毒人員被強制隔離戒毒后回到社會,由于因吸毒導致的自卑感強烈而隱蔽、內心孤獨,在人際交往中受到歧視和冷落容易導致其很難融入到新的朋友圈。
在正常的交友失敗后,往往容易重回原來的朋友圈,加上自身意志不夠堅定,往往在“毒友”的誘惑下就會重操舊業,再一次跨入吸毒的門檻。據調查,復吸戒毒人員的吸毒朋友平均數量高達4人,77%的復吸人員出所后和毒友都保持著聯系,走上復吸道路。
為了不讓戒毒人員回到社會之后復吸,經過戒毒干警們的努力,一些吸毒人員也通過了一些技能考試,并且拿到了例如電工或者焊工之類的專業證件資質,通過勞動,讓這些吸毒人員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截至目前,已有566名戒毒人員參加培訓,488人獲得技能證書和學歷證書,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后順利就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社會支持機制還需健全 當前,對戒毒人員的社會歧視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往往使他們將社會經歷不順利轉化為心理負面感受。在沒有專業的管理機關和幫戒機構及時介入時,戒毒人員無法憑自己的力量積極戒毒,很容易走上復吸的道路。
一般情況下,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后續照管工作,主要由社區、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來做,但這些機關專業工作人員配備少,資金保障缺口大,管理責任、工作措施彈性大,造成戒毒人員脫管率很高。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多數戒毒人員對政府部門有關鼓勵和安置解除戒毒人員的就業、社會保障等政策不知曉,不清楚找哪些部門求助。民警說,從戒毒所出來只是開始,要徹底戒除毒癮需要家庭、社會承擔更多責任,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監督,才能讓吸毒人員真正回歸社會。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