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佳沃藍莓的大田里體驗采摘。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崔璞 韓小偉
6月,正是藍莓收獲的季節,“黃島藍莓”“佳沃藍莓”“藍寶實”等知名品牌,正憑借其“高格局”規劃,將島城鄉村振興推向高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小樹長成木材需要漫長時間,而“水果皇后”藍莓扎根青島,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形成完整全產業鏈,成為又一張城市名片,僅用了10多年便走出青島,走向世界。
品牌之安全高質>>
島城藍莓亮相上合峰會 在剛剛結束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青島本土藍莓品牌——佳沃藍莓,作為唯一指定藍莓供應商,出現在各國來賓們的餐桌上。這一消息對于青島藍莓產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肯定。
2006年起至今,受益于青島市政府扶持政策吸引、西海岸新區積極推進落戶,佳沃鑫榮懋集團進駐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開始藍莓全產業鏈的運作之路:瞄準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構建新型藍莓產業體系。
經過多年發展,聯想佳沃藍莓全產業鏈項目落地張家樓鎮萬畝藍莓產業園區,形成集藍莓組培、育苗、種植、研發、存儲、深加工和休閑采摘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6月23日上午,半島記者在佳沃藍莓的大田采訪時發現,一批來自北京的游客徜徉其中,將隨手摘下的藍莓放進嘴里,細細品味著香醇濃郁的“青島風味”。“特別有意思,看到藍莓生長的環境,大開眼界。”游客王女士說,社會經濟發展已經讓農業走上了“高大上”路線,果園變成了景點,與果實親密接觸的人們,能深刻體會到藍莓種植對安全和高質量的嚴苛追求。
品牌之精品農業>>
全鎮63個村40個種藍莓 據佳沃藍莓相關負責人宋文萍介紹,為藍莓適種,佳沃鑫榮懋集團在山東等種植區域改良土壤11萬畝,其中,青島佳沃藍莓示范園基地于2013年建成,占地近千畝,是集生態農業示范、藍莓采摘觀光和農業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精品示范園,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旅游效益四者統一。
佳沃藍莓從新西蘭引入六條全自動生產線,日處理鮮果達60噸,是全國最大的藍莓鮮果加工廠。此外,佳沃鑫榮懋集團擁有全渠道分銷網絡,建立了40個水果分銷中心,覆蓋80多個城市。立足全國11大一線批發市場,直接服務5000家商超門店、10000家水果專賣店,每天分銷2000噸高品質水果,為超過1000萬消費者提供新鮮安全的水果。
以“佳沃藍莓”為代表,藍莓產業在張家樓鎮獨領風騷:成立慧海現代農業等8家藍莓龍頭企業,建成了康大陡陽山等7處千畝藍莓精品園,成立了10家藍莓專業合作社和35處藍莓基地。截至目前,全鎮63個行政村中,有40個村從事藍莓種植,種植面積達2.6萬畝,占全鎮農業種植面積的35%,從事藍莓種植的農戶有5000多戶。藍莓鮮果年產量8900噸,藍莓產業收入16.2億元,占第一產業總收入的63%。
品牌之綠色生態>>
野雞野兔“伴”藍莓生長 1999年,青島杰誠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在寶山鎮種植藍莓,開創了中國規模化種植藍莓的先河,也拉開中國有機藍莓種植的帷幕。
今年6月23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劉騰達向半島記者介紹,他們是全國首家采用有機種植方式專業種藍莓的公司,藍莓只在每天6點至10點間進行人工采摘,每一盒產品都有保證源頭產地的獨立代碼。
在種植上,半島記者獲悉,藍莓受到無微不至的關照:以草炭、米糠、酒糟廢渣等有機肥料替代化肥;以人工捕殺、燈光誘殺、天敵培養等治蟲措施替代農藥和殺蟲劑;果園中種植有一種特殊的草,春生夏枯,能夠抑制各種雜草的生長,夏天枯萎后,能轉化為肥料,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
長時間下來,這里形成了野雞、野兔、蚯蚓等生物生態鏈,可以看見昆蟲,可以聽見蛙鳴。由此,該公司生產的“藍寶實”藍莓品質可想而知,其種植基地成為通過環保部認證的有機藍莓基地。
品牌之產業效應>>
帶火休閑采摘旅游業 與張家樓鎮的情況類似,藍莓“改變”著寶山鎮。2011年,寶山鎮藍莓面積猛增到9000畝,并以每年2000~3000畝的速度增長,截至2017年,全鎮藍莓種植面積達2.5萬畝,擁有藍玫瑰(杰誠藍莓種植基地)、寶康、寶林、厚人、鳳寶山、景林等種植面積500畝以上的現代農業公司園區12家,藍莓專業合作社13家,散戶種植約2500戶。寶康、厚人、杰誠等3家藍莓公司通過了國內、國際有機食品認證,藍玫瑰藍莓園于2015年通過了國家第五批有機食品基地考核。
據了解,2018年寶山鎮進入結果期藍莓面積約1.5萬畝,年產優質藍莓0.8萬噸(部分園區尚未到盛果期),預計可實現藍莓鮮果銷售產值4.8億元。隨著藍莓種植規模和產量的增長,龍頭企業逐漸加大深加工投入,已經生產出藍莓花青素、果干、果脯、果脆、果醬、果汁、蜂蜜、藍莓酒等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大城市。
借助藍莓產業的發展,觀光休閑采摘旅游業也隨之跟進。2017年,寶山鎮各藍莓園區、合作社接待游客約12萬人次,門票收入2400萬元,同時也帶動了餐飲、零售業發展。農民將土地流轉租賃出去,每畝每年可獲得900元到1200元的租金,本人還可在農業園區打工,每年又可以增加工資收入25000元左右。
■鏈接 山東種植藍莓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三甲 我國對藍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藍莓栽培面積從2001年的24公頃增加到2017年的46891公頃。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東起渤海之濱,西至青藏高原,全國規模化種植的省份和直轄市達到了27個。其中,山東省、貴州省和遼寧省藍莓規模化種植最早,也是目前我國栽培面積和產量位列三甲的三個省份。
觀點
青島藍莓已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黃島藍莓”發展到今天,早已是大名鼎鼎。2012年,“黃島藍莓”被農業部評為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據相關部門統計,到2017年,西海岸新區全區藍莓種植面積達到9.3萬畝,可采摘面積7.8萬畝,年產值17.8億元。全區從事第一產業農業人口為15.08萬人,其中約7萬農民從事藍莓產業。農民進行土地流轉或以土地入股得到租金或股金,土地流轉、入股后規模化生產,農民進園區進行打工從而得到薪金,休閑旅游為游客服務得到了酬金,直接帶動農民年增收約7億元。2017年全區藍莓采摘旅游達21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1.8億元。
“在種植面積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近幾年里,青島藍莓產業的產量和產值在逐年增加。”青島果茶花卉工作站有關專家6月22日向半島記者介紹,2017年青島全市藍莓種植面積9.62萬畝,絕大多數位于西海岸新區,產量2.74萬噸。據介紹,2017年藍莓產量比2016年同期增加42.71%,“隨著藍莓果樹的成長,大量果樹進入了生產期,產量在不斷提高。”他說,同時,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推廣下,節水節肥,畝收入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
“除了‘黃島藍莓’這一地標產品,青島還有30多個企業品牌,藍莓種植遍布平度、即墨、嶗山等地。”專家說,“黃島藍莓”與企業品牌兩者為“母子”關系,近幾年里企業品牌不斷增加,兩者發展勢頭都不錯。
據專家介紹,青島藍莓產業一直健康發展、效益穩定,不存在“今年好明年差”的大小年現象,而這得益于青島對該產業發展的引導。“從一開始,青島藍莓產業就是企業帶動,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都較高。”他說,青島提倡適宜區種植,因西海岸新區土壤偏酸,適宜藍莓生長,因此規模化種植也集中在這里。可以說,青島藍莓產業從一開始就走上了高質量發展道路。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