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我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 定在每年農歷秋分

2018-06-22 09:0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據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21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韓長賦說,“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這一節日將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韓長賦表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于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通過舉辦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

  他說,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獲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便于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于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韓長賦說,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形成上下聯動、多地呼應、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

  為什么把每年秋分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以及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潘顯政詳細解答了這個節日的來由及相關問題。

  億萬中國農民慶豐收的節日

  韓長賦說,中央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他說,“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有助于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韓長賦說,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托,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秋分時節與農事密切相關

  不同作物收獲期各不相同,為什么把每年秋分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韓長賦表示,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基于這幾點考慮: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谷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獲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便于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于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國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如畬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欠收時通過辦節可提振信心

  如果糧食欠收,是否還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針對這一問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潘顯政回答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尤其是通過持續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目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這是農業的基本面。

  “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國幅員遼闊,局部減產并不代表全國情況。”潘顯政說,“如果某些地方欠收,更要激發、振奮農民的精神奪豐收,在其他方面以豐補欠。通過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既可以提振信心,又可以為農民增收搭建平臺。”

  根據不同地方特點開展活動

  “中國農民豐收節”怎么過?韓長賦說,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他說,鄉村風情不在奢華,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要形成上下聯動、多地呼應、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同時,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所以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據新華社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