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中集來福士:從0到1 大國重器點亮深藍夢(圖)

2018-06-20 07:0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2017年5月,我國首次在南海進行“可燃冰”試開采成功,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試采技術的國家,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1號”功不可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大國重器”為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公司設計建造,是地地道道的“山東造”。從缺技術、缺人才、沒經驗的傳統造船廠,成長為如今擁有諸多“世界第一”的國內領先海洋工程企業,中集來福士用40多年生動演繹了“從0到1”的勵志之路。近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接受半島記者專訪,講述了他和中集來福士的深藍夢。

  打破國際壟斷>>

  沒有技術就沒有發言權


  滕瑤1995年從煙臺大學機械系畢業,1999年進入中集來福士當了一名技術員,歷經19年的摸爬滾打,目前已經是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采訪中,滕瑤認為自己是個不善言辭的技術工人,可是一談到技術、管理問題,他還是打開了話匣子。

  “2005年之前的深水平臺行業設計建造技術都是被歐美、韓國等國家壟斷的,我們掌握不了核心技術,相當于在國內深水平臺建造上一片空白,以至于我們在很多時候面對外國人沒有任何話語權。”談起多年前的國內發展現狀,滕瑤深刻感受到沒有技術就沒有任何發言權。

  中集來福士的前身是煙臺造船廠。1977年1月,煙臺市承建了我國第一座淺海坐底式鉆井平臺“勝利1號”的搭建工作。“當時的技術難度是很大的,項目承擔了重大風險,許多企業都不敢輕易接下這個項目,當時煙臺造船廠覺得可以搭建這樣一座平臺,于是就接下了,自此開始了我國第一座淺海坐底式鉆井平臺‘勝利1號’的搭建。”滕瑤介紹道。

  滕瑤說,這一項目在完工后開始順利運行,渤海灣的第一批海上油田開始由中國的鉆井平臺進行打井,“這是中集來福士做海工的基礎,也是中國踏足海工產業的先鋒。”以煙臺幸福船廠為基礎,抽調部分煙臺冷凍機廠及行業技術管理骨干而成立的國營小型造船企業,組成了中集來福士的前身,而建廠初期工程技術人員僅有8人。

  當意識到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重要性后,研發方面逐漸加大投入。滕瑤回憶說,“沒有技術就自己鉆研,經常是一個團隊幾個月幾個月地閉關,有時候真是忙得焦頭爛額。”2005年,中集來福士一口氣承接了6座深水和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建造合同,還有一批自升式平臺和海工特種船,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從國際主流市場批量承接海工平臺項目。自此,中國人開始在深水平臺建設上逐漸有了話語權。

  從“0”到“1”>>

  老外40年的路兩年走完


  “在深水平臺建設上我們真的是一步步艱難走過來的。”回憶起當時,滕瑤這樣說道。

  在多年的累積發展過程中,中集來福士實現了從購買技術到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知識產權在一些關鍵的核心產品里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建造周期和建造工時大幅縮短,走通了深水鉆井平臺,在這個領域里大展拳腳。

  “以前什么東西都是依靠國外技術、都是靠進口,我們也一直在探討什么時候能實現自主研發。”滕瑤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集來福士主要走海洋產品引進路線,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后期。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中集來福士將目光轉向簡單的海洋工程,開始制造海上工程船舶。

  2007年,中集來福士向國外尋求技術幫助。“我記得非常清楚,老外明確地告訴我,‘你們還是以來圖加工為主吧,這個東西歐洲、美國用了整整40年才掌握到這種程度’。我回來一傳達,大家覺得心里很不服氣。那時我們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大家都年輕有干勁,覺得能夠解決研發設計中的關鍵技術。”滕瑤說。

  為了鉆研技術也為了爭口氣,從那之后,研發團隊開始消化國際設計、學習他們的流程,同時從國內搞海洋工程、船舶設計的院校招聘了100多位專業人員,心無旁騖地進行平臺研發。滕瑤說,“接下來我們的速度越來越快,差不多花了2年時間,完成了中國第一個半潛式鉆井平臺的設計。”

  向全球展示實力>>

  大國重器助力“彎道超車”


  “藍鯨1號”長117米、高118米,重達42000噸,最大鉆井深度15250米,是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適用于全球深海作業,由中集來福士完成全部的詳細設計、施工、建造和調試。相比傳統單鉆塔平臺,“藍鯨1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鉆塔和全球領先的閉環動力系統,可提升30%的作業效率,節省10%的燃料消耗。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油價低行成為新常態,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面對惡劣的市場形勢,中集來福士牢牢堅守中國海工陣地,延伸海洋油氣裝備產業鏈,通過在鉆井裝備制造中積累的技術經驗與客戶資源,以油氣產業為核心,由鉆井領域繼續向生產、船舶管理、拆解和高端修船領域發展,鉆采拆結合,修造并舉。滕瑤說,2017年5月,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作為最核心裝備,在國家成功試采可燃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向全球展示了“大國重器”的實力,助力中國在深遠海核心裝備領域彎道超車實現領跑。

  “為了支撐好大海洋建設,我們開始把技術用于其他方面,”滕瑤補充道,“首先,在海洋漁業裝備上,我們進行了創新變革。傳統的養殖方式污染環境,原來在深水裝備上的投資高而且技術達不到,一直是個瓶頸。近兩年,我們不斷研發制造適合中國海域的深海平臺、智能網箱和養殖工船等海洋漁業裝備,交付了七座自主研發的海上牧場平臺。不僅做好了產品,還形成了中國第一個海上牧場的標準,這對現代漁業裝備轉型升級具有里程碑意義,也為山東省海洋漁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助力。”

  滕瑤還提到,在海洋服務業的發展上,中集來福士也做出了成效,便把平臺設計經驗研發用到了近海結構物的設計上,例如用于游船、郵輪等。“我們研發的高端海洋平臺具有很好的人機友好性,”滕瑤舉例說,“例如在高鐵上,桌子上的硬幣是不會倒的,同樣的,在10級風左右的狀態下,我們也可以保證硬幣在我們研發的平臺上不會倒下。”

  從海上油氣田,到海上糧倉,再到海上服務,中集來福士通過持續創新和精益管理,由一家傳統海工企業向大海洋產業延展,創新設計并建造能夠搭載海洋新技術的國之重器和民之利器,并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成為經略海洋的佼佼者。

  ■聲音 求新求變,有容乃大

  在企業和團隊的風雨兼程中,有一件事讓滕瑤記憶頗深、感觸頗多:“在‘藍鯨1號’之前,我參加了一次對外談判,磨了十幾天人家就是不同意優惠。在一次個人接觸中,對方一個負責人請我吃他們的特色小吃——臭奶酪。本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想法,我回請他吃了中國的特色小吃——臭豆腐。這次接觸之后,對方主動降價180萬美元。看似不少,可是相對于1.8億美元的總費用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為什么對方底氣這么足?就是因為他們把控住了技術。”滕瑤說,從那之后,團隊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幸而我們最后成功了。“這件事標志著我們走出了鉆井系統研發的第一步,給了企業和團隊上下所有人信心。”滕瑤說道。

  除了鼓勵創新,鼓勵年輕人也讓滕瑤感觸頗深,“我們有著獨特的企業文化,其中讓我尤為受益的一點是:鼓勵年輕人打頭陣、扛大旗,對大家的失誤采取了寬容的態度。在公司的鼓舞下,我畢業5年后就做到了設計部經理。”

  滕瑤認為,企業讓他這樣的技術型人才來抓管理,是經過充分考慮的。“我們從事的是大團隊協同的行業,企業培養技術和管理雙通的管理人員,能解決單一型人才做事‘差一點’的問題。”

  作為一個經略海洋的企業高管,滕瑤表示要具備三種素質:“第一點要有擔當,沒有擔當的高管無法起到帶頭作用;第二點是能夠創新求變,固步自封意味著鎖死了所有的進步空間;第三點,有容乃大,既能容事業也能容人。”這三種精神恰與海洋精神相契合。

  “‘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哪怕像夢一樣,我也不說不能’,這句標語在公司掛了三年,就是要激勵我們海工人不斷挖掘潛力,創新求變,不斷發展。相信通過我們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不斷提升,中集來福士將為大海洋戰略和國計民生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滕瑤說。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推進綜合試驗 實現動能轉換——聚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