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70年代安東尼奧尼拍攝紀錄片《中國》,意外為中國保留了那個年代國人淡定的一面。倘若這位意大利導演今天再來,會發現中國人判若兩人,那份自在淡定已然不再,撲面的是火急火燎的逐利追名,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的是壓抑與歇斯底里的氣息。
時代制造社會的集體高潮,國家崛起、經濟騰飛的大局,把所有人裹挾進去,你必然被脅迫著去追逐成功,無論自愿與否。知名自媒體人羅振宇就曾在跨年演講上,陳述了這樣一個現象:
中國GDP大概是12萬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財富500強公司中,中國已占115家;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在校大學生。
在這高速發展、快速迭代的時代,大多數人似乎沒有了選擇的余地,唯有不斷的被選擇,隨之而來的,是情緒的壓縮、自我的不斷否定,身份的迫切認同,焦慮由此恣意滋生、直至崩盤,逐漸落入逼仄的巨型渦輪里反復碾壓。
2018年1月,某招聘機構發布了2017年中國白領滿意度指數報告,關鍵詞出人意料的居然是:焦慮;前段時間雞湯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也掀起了社會強烈共鳴,成為朋友圈瘋傳的刷屏現象;以及近來“喪”風日盛、“佛系”流行的文化狂歡現象,無一不在折射、控訴這個時代的焦慮感。
有人說,伴隨著經濟騰飛而成長的中國人,是被“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丈夫/妻子”、“別人家的爸爸/媽媽”不斷恐嚇、嘲諷的一代。在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被成功人士的故事轟炸,被一個個創富案例給鞭撻,幾乎所有傳媒、飯桌、聚會、都在無孔不入地朝你叫囂:要成功,成功才配擁有一切,只有努力的人才會被這個世界犒賞!
然而,當我們爬到食物鏈的頂端,就意味著沒焦慮嗎?
BAT巨頭們在參加2017《財富》全球論壇時,似乎給出了答案。
馬化騰每時每刻都在焦慮取代微信的會是什么、馬云會因為擔心阿里巴巴在競爭中掉隊、淘汰而睡不著覺······所以,金錢上的富足和身份的認可,能夠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但是不能填平欲望的深淵。我們焦慮的背后,是深埋在骨里的自我的否定以及博取他人認同的欲望,以致于人生途中連一步都不敢停歇,總怕在打盹的時候有多少人超越你。而對于與之同時悄然滋生的副作用——焦慮和壓力,我們更多是用自己還不夠努力來自我安慰、自我麻痹。
從小到大,中國人聽了太多的望梅止渴:父母告訴我們,你要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努力,以后就不用吃苦;老師慫恿我們,埋首拼命三年,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后人生就順暢了;職場領導指點我們,再努力一把就可以升職加薪,以后就風光了······縱然途中有些許困頓、迷惑,但也從不懷疑,并以之為目標,不斷自我催眠,不斷鞭策砥礪,順從地舉起了菜刀,閹割自我、閹割生活,隨波逐流成為欲望的奴隸。
中國當下的精神氛圍正如一個露出血盆大口的巨型漩渦,欲望是中心,吞噬著一個個懷揣著過上更好生活的夢想的國人。年齡越增長,周遭的鼓噪煽動、牽引力度越大,而我們的抵抗力卻慢慢消失殆盡,從最初的掙扎到麻木再到主動順從。尤其是步入社會之后,我們給了欲望名正言順,打著努力工作的名義開始拒絕生活、拒絕家庭,一切都是為了活得不比人差,活出別人的艷羨,一切都是為了成功!
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婚姻成為了成功的犧牲品,據調查統計,2017中國離婚率飆升至39%,單身人口超2億,這個數據雖不完全精準卻真真切切的扎眼又扎心。我們因為焦慮而去努力,因為努力而主動閹割了生活,然而糟糕的生活卻讓我們愈加焦慮,從做出最初的抉擇的時候,就踏進了這樣一個死循環,這是一個嘲諷但又無奈的笑話。
借5。15國際家庭日,歐派發布了一部公益視頻《我的爸爸是機器人》,引發了熱議,以焦慮時代為背景,思考成功與家庭的辯證關系,這里面有著大多數人的影子。
在視頻里,男主角正是因為焦慮,而逐漸丟失“人性”。以“為了家人,努力成為工作機器”為信念,每天像上了鐘表發條,無休止地工作,步步為營,最終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就,從普通職員高升成為總經理,成為公司里一致推崇的勵志領袖,是職場上所向披靡的戰斗英雄。但當他享受著事業的榮耀時,享受得到的一切時,卻發覺自己丟了所有。
創作出這個發人深省的刷屏視頻的歐派家居集團表示,他們策劃該公益影片,正是基于對當今社會焦慮的深刻洞察,通過魔幻式的鏡頭敲醒現實的警鐘,傳遞出工作與家庭并不是對抗關系的理念,不要為了向往成功而丟掉了最重要的東西——家和情,并通過”十指緊扣,為愛相守“的主張,在5。15國際家庭日呼吁大家用“來自家里的愛,對抗這個時代的焦慮”!
可口可樂的總裁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像小丑,手里玩著五個球——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這五個球只有一個是用橡膠做的,掉下去會彈起來,那是工作;而另外四個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他非常感慨地表示,現代人看起來太忙了,許多人在這忙碌的世界上過活,似乎成了工作的傀儡、賺錢的工具,手里緊緊抓著這個橡膠球,唯恐掉了、碎了。“健康、家庭、朋友、靈魂”這四個易碎的玻璃球則長期處于被淡化,甚至處于缺位狀態,有些人的球或許早已破碎不堪。結果,使原本富麗的世界,在我們眼中空無所有,只剩下了匆忙和緊張,勞碌和憂愁。
其實,閹割掉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歐派認為:一味追求事業的成就,不僅是對家庭幸福的傷害,也是一種致命的內耗。在閹割掉生活的同時,我們也閹割掉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閹割掉了人性和情感認同,一個冰冷的機器人又怎能能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有人質疑“事業與家庭的平衡是個假命題”,因為魚與熊掌很難兼得。但只要換個角度思考,將這種平衡理解為動態平衡,而非平均分配,或者,我們便能豁然開朗。
事業處于開荒期和上升期的人通常會忽略家庭和愛人,他們通常只有自己成功了,能給家人更多的物質滿足就能帶給他們幸福感。殊不知陪伴才是給予家人最好的禮物,高質量的陪伴才是親密關系的基礎,是幸福家庭的保證。而來自家里的愛,也反過來能緩解在工作中遇到的苦惱。事業的成功需要松弛有度,很多靈感或機遇都是在人放松的時候產生的,恰當的休息才能讓路走的更遠!
一直致力于倡導“有家有愛”的歐派家居集團,就為焦慮時代下的城市病人指出了一條幸福之道:只要十指緊扣,為愛相守,就能對抗時代的焦慮。因為這一刻,彼此真切感受到的不僅是當初組建家庭時風雨同舟的決心,更是通往幸福的正確鑰匙。
在高速發展的焦慮時代,不要只顧著為了生計而奔波忙碌,忽略了對家人的愛與陪伴。歐派誠摯地發出呼吁,不要活成只會工作,沒有溫度的機器人。家人并不是物質供需關系,而是情感慰藉的存在。給予家人更多的關注和愛,通過一點一滴開始,比如,可以每周抽出一兩個晚上作為家庭日,剔除無效社交,回家陪愛人和孩子;調整工作時間,留出休息時間,關掉電子設備,回歸家庭放空自己;利用假期,增加親子間的相處時間多;多擁抱家人,多與家人互動,或者就在5。15國際家庭日的今天,放下手上不那么緊要的工作,像歐派家居公益視頻里的男主角一樣對愛人說“今晚不加班,陪你和孩子去看場電影”吧!
也正如歐派家居集團董事長所言“如果說人生有兩個蘋果——一個是事業果,一個是生活果,我們不能像我們的始祖一樣,在摘一個蘋果的時候,卻丟掉了另外一個蘋果,那只能叫有得有失。真正的成功,是能夠同時擁有兩個香甜的蘋果。”